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诗僧,登垂云亭,饮参寥泉,最后过唐州陈使君夜饮,忠玉有诗,次韵答之》
《连日与王忠玉,张全翁游西湖,访北山清顺、道潜二诗僧,登垂云亭,饮参寥泉,最后过唐州陈使君夜饮,忠玉有诗,次韵答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古风

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

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

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

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

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

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

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

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

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

明朝闹丝管,寒食杂歌哭。

使君坐无聊,狂客来不速。

载酒有鸱夷,扣门非啄木。

浮蛆滟金碗,翠羽出华屋。

须臾便陈迹,觉梦那可续。

及君未渡江,过我勤秉烛。

一笑换人爵,百年终鬼录。

(0)
注释
北山:指代高山。
自高:自以为高。
千仞:极言山高。
足:脚力。
西湖:杭州西湖。
万象:万物。
云深:云雾深邃。
坞:山坞。
响应谷:山谷回声相应。
信步:随意行走。
竹:竹林。
诗鸣:吟诗之声。
湖渌:湖水的绿色。
百篇:许多篇章。
追逐:相互追赶。
千顷池:广阔的池塘。
鹄:天鹅。
膝屡促:膝盖常常碰到。
三尺井:浅井。
玉:美酒。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
歌哭:唱歌和哭泣。
使君:古代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不速:意外到来。
鸱夷:古代盛酒的皮囊。
啄木:鸟名。
浮蛆:酒面上的泡沫。
翠羽:翠绿的羽毛。
陈迹:过去的事。
觉梦:醒来梦境。
勤秉烛:频繁举烛。
人爵:人的地位或官职。
鬼录:死亡记录。
翻译
北山并非自以为高,千仞峰峦任我攀登。
西湖又能有什么?万般景象映入我眼。
云雾深处人隐居,静风中山谷回响。
你我皆无心机,随意漫步赏竹林。
竹林间诗鸣声声,眼神比湖水还要清澈。
片刻间写下百篇,两位老人互相追逐诗韵。
因此这千顷池塘,养育着这对吟游诗人。
山路崎岖难行,小亭狭窄膝盖常碰触。
夜晚寻找三尺深井,半盏玉液解渴求。
明日将是热闹的音乐节,寒食日夹杂哀歌和哭诉。
使君闲坐无趣,狂放之客不期而至。
提着酒壶的是鸱夷,敲门声非啄木鸟声。
金色的酒碗上浮着泡沫,翠绿的羽翼从华屋飞出。
转瞬即逝的欢乐,醒来梦境无法延续。
趁你未过长江,我频繁举烛陪你共度。
一笑换得功名,百年后终究化为鬼录。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的作品,其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开篇即描绘了西湖山水之美,以及诗人与友人共同游览的场景。“北山非自高,千仞付我足。”表达了一种对自然山水的顺应与融入,而“西湖亦何有,万象生我目”则展现了作者眼中西湖之美,以及这种美感如何丰富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自如与自由,可以从“云深人在坞,风静响应谷。”这两句中得到体会。这里的“坞”和“谷”,可能指的是山中的一种隐秘之所,而“云深”、“风静”则营造了一种超然世外的意境。

接着,“与君皆无心,信步行看竹。”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心灵契合,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纯粹欣赏。这里的“无心”,并非真正的心不在焉,而是说他们在观察自然时,没有过多的人为干预和杂念。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竹间逢诗鸣,眼色夺湖渌。”则描绘了一种文学创作的灵感与视觉上的美感交融的场景。这里的“诗鸣”,可能指的是自然界的声音激发了诗人的灵感,而“眼色夺湖渌”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体验。

“百篇成俯仰,二老相追逐。”这一句,可能是在赞叹诗僧清顺、道潜的文学成就,以及他们之间在文学上的互相激励和追随。这里的“百篇”,是对两人丰富作品的肯定,而“俯仰”则形容了他们作品中深邃的思想和情感。

至于“故应千顷池,养此一双鹄。”这一句,则可能是在表达诗人希望在这样一个美丽自然环境中,能够安养心灵,就像那成对栖息在湖中的鸥鸟一样。这里的“千顷池”,形象地描述了西湖之广阔,而“一双鹄”则是对宁静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接下来,“山高路已断,亭小膝屡促。”这一句,可能是在描绘诗人游览过程中所经历的自然景观,以及这种环境中的体验。这里的“山高”、“路已断”,形象地表达了自然之美与其难以企及,而“亭小膝屡促”则是对在小亭中坐卧时,内心世界的安适和舒展。

诗歌后半部分,“夜寻三尺井,渴饮半瓯玉。”这一句,是对夜晚寻找清泉饮用的情景描绘。这里的“三尺井”,可能指的是一口不深但水质极佳的井,而“渴饮半瓯玉”则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纯净泉水的向往和享受。

至于“明朝闹丝管,寒食杂歌哭。”这一句,是对第二天清晨,琴瑟之声与寒食之苦交织的场景描述。这里的“明朝”,指的是第二天早晨,“闹丝管”则可能是对弦乐声音的描绘,而“寒食杂歌哭”,则形象地表达了生活中的辛酸和悲凉。

最后,“使君坐无聊,狂客来不速。”这一句,是对诗人等待友人的情景描述。这里的“使君”,可能是指陈使君,而“坐无聊”则表达了一种期待与朋友相聚时光的心境。“狂客来不速”则是在叙述诗人苏轼本身作为一位热情好客,急切地希望与友人相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夜坐偶成

旅馆稍宵独坐时,眼前谁是旧心知。

斜风细雨愁滋味,白水青山远别离。

边徼未寒西贼胆,乡关先动北风思。

尊前三酌茅柴酒,和得渊明几首诗。

(0)

过天生桥

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

辽鹤不来华表烂,仙人一去石桥空。

徒闻鹊驾横秋夕,谩说秦鞭到海东。

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

(0)

房村夜宿刘庄谈河事

柳外青帘飏晚风,宣房遗迹草连空。

谁知半卷河渠记,惬在停骖野语中。

(0)

辋川桂花

旧移月里树,郁郁傍层城。

池上秋风发,清香满座生。

(0)

京师

郁郁千年王气旺,中间鼎盛数乾嘉。

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

鸲鹆来巢公在野,鸱鸮毁室我无家。

登城不见黄旗影,独有斜阳咽暮笳。

(0)

远山雪

风气真如冬夜寒,霏霏雨雪灿层峦。

寒门欲把新书读,争奈辉光远映难。

(0)
诗词分类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诗人
刘处玄 于濆 王铎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