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汤制干寄三叠泉韵》
《次汤制干寄三叠泉韵》全文
宋 / 张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寒碧朋尊胜酒泉,松声远壑忆留连。

诗于水品进三叠,名与谷帘真两全。

画壁烟霞醒昨梦,茶经日月著新年。

山灵似语汤夫子,恨杀屏风李谪仙。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tāngzhìgānsāndiéquányùn
sòng / zhāng

hánpéngzūnshèngjiǔquánsōngshēngyuǎnliúlián

shīshuǐpǐnjìnsāndiémíngliánzhēnliǎngquán

huàyānxiáxǐngzuómèngchájīngyuèzhùxīnnián

shānlíngtānghènshāpíngfēngzhéxiān

翻译
寒冷的碧波中,朋尊胜过美酒泉,松涛在远处山谷回荡,唤起我深深的怀念。
我的诗才在品评水中跃升三级,如同谷帘泉的名声,真是完美无缺。
画壁上的烟霞唤醒了昨日的梦想,新的一年里,茶经又增添了岁月的痕迹。
山灵仿佛在对我说,遗憾的是,像李谪仙那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已不在屏风前。
注释
寒碧:寒冷的绿色水面。
朋尊:古代的一种酒器。
酒泉:地名,以产酒著名。
忆:回忆。
水品:品评水的等级。
谷帘:指谷帘泉,古代著名的泉水。
两全:两者都具备,完美。
烟霞:云雾和霞光,常用来形容美景。
昨梦:过去的梦境。
新年:新的一年的开始。
山灵:山的精灵,比喻山的灵性。
汤夫子:指唐代诗人汤显祖。
谪仙:被贬谪的仙人,指李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辑的作品,名为《次汤制干寄三叠泉韵》。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景观和文化传承的深厚情感。

"寒碧朋尊胜酒泉"一句,以清冷的笔触描绘了山间清泉的美丽,"松声远壑忆留连"则透露出诗人对这片风景的怀念之情。这里的“松声”不仅是自然界的声音,也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诗于水品进三叠"表明诗人通过诗歌来传承和颂扬山泉的美好,而"名与谷帘真两全"则显示了诗人对这份文化遗产既重视其名声也珍惜其实质。

"画壁烟霞醒昨梦"可能是在描绘一幅画中的景象,诗人通过这种意境转换,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茶经日月著新年"则是一种生活情趣的体现,也许是诗人在岁末年初时,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两句"山灵似语汤夫子,恨杀屏风李谪仙"中,“山灵”指的是山间神秘而又生机勃勃的气息,而“汤夫子”可能是对古代圣贤的一种尊称。诗人通过这种呼唤,表达了自己对于文化传统的崇敬与向往。而"恨杀屏风李谪仙"则是一种艺术夸张,诗人将自己的才情比喻为“李白”,既是对这位唐代浪漫主义诗人的仰慕,也是对自我才华的一种肯定。

整首诗通过山水、茶文化、诗歌等元素,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浓郁的情感寄托,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股清新脱俗的文化气息。

作者介绍

张辑
朝代:宋   字:宗瑞   号:矛东仙   籍贯:鄱阳(今江西波阳)

张辑(生卒年不详)字宗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张辑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又能节文,号矛东仙,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有词作《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等。 
猜你喜欢

贞懿皇后挽歌三首·其二

后庭攀画柳,上陌咽清笳。

命妇羞蘋叶,都人插柰花。

寿宫星月异,仙路往来赊。

纵有迎仙术,终悲隔绛纱。

(0)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东风花树下,送尔出京城。

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

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

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0)

格卑

格卑尝恨足牵仍,欲学忘情似不能。

入意云山输画匠,动人风月羡琴僧。

南朝峻洁推弘景,东晋清狂数季鹰。

惆怅后尘流落尽,自抛怀抱醉懵腾。

(0)

兖州送李明府使苏州便赴告期

莫言水国去迢迢,白马吴门见不遥。

枫树林中经楚雨,木兰舟上蹋江潮。

空山古寺千年石,草色寒堤百尺桥。

早晚卢家兰室在,珊瑚玉佩彻青霄。

(0)

寄刘录事

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

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

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

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0)

入浮石山

斜日出门去,残花已过春。

鸟声穿叶远,虎迹渡溪新。

入洞几时路,耕田何代人。

自惭非避俗,不敢问迷津。

(0)
诗词分类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诗人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方千里 刘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