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
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危峰北去高无际,过岭风声水声异。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
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穿越天山口时所见的壮丽雪景与险峻地貌,充满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赞叹。
首句“危峰北去高无际”,以“危峰”开篇,形象地描绘出天山山脉的雄伟与高耸,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过岭风声水声异”,通过对比过岭前后风声和水声的变化,突出了山岭的险峻与环境的变换,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
“鞭鞘拂处险接天,风势吹人欲离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山势的陡峭与风力的强大,仿佛连鞭鞘触碰之处都接近天空,风力之大甚至让人感觉要被吹离地面,展现了大自然的威严与不可抗拒的力量。
“千峰万峰迷所向,意外公然欲相抗。”这里诗人用“千峰万峰”来形容山峦的密集与复杂,同时“迷所向”则表达了在如此众多的山峰中迷失方向的感受,而“公然欲相抗”则是对自然力量的一种拟人化表达,暗示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力。
最后,“云头直下马亦惊,白玉阑干八千丈。”诗人通过马儿的反应来衬托云层之低垂,以及山峰之高耸,将“白玉阑干八千丈”作为比喻,形象地描绘出山峰的高度,同时也暗含着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天山口雪景与地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壮美与宏伟,同时也流露出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与感慨。
高阁凌虚,烟霏宿、寂寂回廊深处。十丈幡竿自舞。
几簇金铃丛语。连宵风苦。便自恐、一春迟误。
花开花落,回忆去年,嘉会堪数。
飞来粉蝶轻盈,如寻旧约,绿阴低护。
未识芜园野景,尽作瑶台碧柱。倦游情绪。
任逐渐、看花成雾。倚枕閒停,错落数声钟度。
径幽深。回廊绕、梧竹小院森沈。
楼上倚阑伫久,□远江浔。
晚烟朝雾,霏霭冷、洒落閒襟。
更喜得、翩翩过鸟,花外遗音。别来是事惊心。
旧游伴、一时分散难禁。唯叹欢疏讯绝,发短愁侵。
坠鞭重到,须整顿、永日狂吟。
柰苒苒、娇红姹紫,都换新阴。
藓石护径竹,瓜李堆盘果。翠阴翳日,榴绽交枝火。
时序暗易,不肯留余朵。凉后窥窗琐。
慵困眼惺忪,宝钗斜、鸾欹凤亸。且休那。
这会少离多。恨天边皓魄,人世梦缘,好事皆成破。
远道寄书,谁许是真个。及早归来呵。
还怕约归期,一年年、流光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