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
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
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
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
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
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
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怀旧和渴望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城西青岛寺,累夏漱寒泉"两句,以清凉的泉水为背景,设定了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寂寞的情境。"今在提纲所,应难扫石眠"则透露出诗人目前所处之地与心中所思念之地相去甚远,故不得不在此暂留足迹。
接下来的"风沙榆塞迥,波浪橘洲偏"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隔绝和遥远的景象。诗人通过对风沙、波浪等自然元素的描述,强化了这种空间上的距离感,同时也映照出内心的情感障碍。
最后"重整潇湘棹,心期更几年"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希望和期待。"重整"意味着再次准备或修补,而"潇湘棹"则是古代用来划水的工具,这里象征诗人对未来之行的准备和渴望。而"心期更几年"则明示了这种渴望并非短暂,而是需要更长时间去等待和实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与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渴望。
郁蒸变炎景,雨意含烦暄。
初若霰着枝,须臾如倾盆。
恒旸亦已病,蓄此非朝昏。
梧桐翻旱叶,兰蕙活微根。
望久足慰怀,迎凉敞窗轩。
中伏未及秋,于物犹殷繁。
冻蝇遂敛翼,湿蚁随流奔。
鸟飞压云重,夕明知月昏。
人事无兼遂,漠然惟寒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