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
落木孤猿在,秋庭积雾深。
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阴。
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
落木孤猿在,秋庭积雾深。
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阴。
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者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一从云水住,曾不下西岑。" 这两句表明诗人选择了高处居住,从未下山,这里的“云水”象征着清净无为的生活,而“西岭”则是他居所之地的边界。
"落木孤猿在,秋庭积雾深。" “落木”指的是树叶飘落的声音,“孤猿”则是形容山中偶尔传来的猿啼声,给人一种萧瑟、寂寞之感。而“秋庭积雾深”则描绘了秋天庭院内因凉气渐重而浓郁的晨雾。
"泉流通井脉,虫响出墙阴。" “泉流通井脉”形容山中清泉自自然地流淌,似乎有着生命之脉络;“虫响出墙阴”则是秋夜里昆虫的叫声从墙根处传来,显示了一个安静无扰的夜晚。
"夜静溪声彻,寒灯尚独吟。" “夜静溪声彻”表达了夜深人静时,只有山中小溪的流水声音清晰可闻;“寒灯尚独吟”则是诗人在这宁静的夜晚里,仍旧燃着微弱的灯光,沉浸于自己的思考或是书写之中。
整首诗通过对山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深切体悟和情感寄托,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孤独。
石城江头可怜月,曾照六朝清夜猎。
古往今来知几何,长江衮衮萧萧叶。
谪仙去后诗盟寒,王孙诗瘦清栾栾。
诗情浩荡坐无奈,扁舟笑把磻溪竿。
江平风轻波瑟瑟,宿霭卷空天一色。
东风吹句入长安,一卷风流坐中得。
初得神意清,再读胸次平。
回头明月祇如故,世上兴废徒纷更。
想君一叶方掀舞,夜静水寒谁与语。
船头有酒且孤斟,莫向金陵重怀古。
梅侯三年江上居,盘羞惯饱鲚与鲈。
客居京城厌粗粝,买鱼斫脍邀朋徒。
孰亲刀匕擅精巧,闺中丽人家本吴。
缕裁长丝叶剪藿,饤饾自与寻常殊。
霜橙捣齑饭香稻,一饱岂顾家有无。
我虽目病兴不浅,坐想落纸霏红腴。
雕盘隽味傥可再,赠子玉酒随长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