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仙何日跨鲸归,公是苏家老白眉。
把剑舞残杯内酒,抚琴弹破笔头词。
桂林种德不知岁,福海流长无尽时。
他年翁若回蓬岛,稳把青毡付阿谁。
坡仙何日跨鲸归,公是苏家老白眉。
把剑舞残杯内酒,抚琴弹破笔头词。
桂林种德不知岁,福海流长无尽时。
他年翁若回蓬岛,稳把青毡付阿谁。
此诗为宋代诗人白玉蟾所作,名为《见懒翁(其二)》。诗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坡仙何日跨鲸归,公是苏家老白眉。”
这里借用古代传说中的神仙之事,比喻苏东坡(苏轼)那样的高洁人士何时能骑着鲸鱼返回人间。诗人同时提及“老白眉”,暗示对苏轼的尊崇,认为他如同一位年迈但仍精神矍铄的长者。
“把剑舞残杯内酒,抚琴弹破笔头词。”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享受生活的意境。把玩着剑,仿佛在跳舞,而剑之所以成为舞伴,是因为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残杯内酒”则象征着对美好事物的一丝不舍。同时,抚摸琴弦,弹奏出破碎的词句,这些都是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艺术手法。
“桂林种德不知岁,福海流长无尽时。”
这两句中,“桂林”可能指的是桂林之美,或许是某个具体的地名。这里强调了“种德”的行为,不问世事,更不计较时间长短。而“福海流长,无尽时”,则展现了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和祝愿。
“他年翁若回蓬岛,稳把青毡付阿谁。”
最后两句中,“他年翁”意指将来某个时候的隐者,而“蓬岛”则是古代隐逸常居之地。诗人设想着未来自己也能回到这样一个宁静的地方,并且在那里传承一份精神财富——“青毡”,给未来的某个人。
综上所述,白玉蟾这首诗通过对苏轼的崇敬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深切愿望。
恋恋欲报恩,岁月犹过隙。
常恐寸草晖,终负阳和力。
万钟非所养,所重在以色。
庶几参与骞,不独慕今昔。
千寻用或短,乃未及咫尺。
哀哉过隙心,泪尽坟草碧。
坐见食亦睹,幽明固无隔。
蒸尝虽其时,要是未为得。
诗书圣人事,力久真自积。
卷舒岂他人,忠孝均我职。
尚容表龟趺,过者必此式。
长江会生尘,德辉何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