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寒潭见心,木落山露骨。
始信天无涯,万里不隔物。
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
不负仁义心,区区五十一。
水寒潭见心,木落山露骨。
始信天无涯,万里不隔物。
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
不负仁义心,区区五十一。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秋怀三十六首(其三十二)》,以秋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和对仁义之心的坚守。首句“水寒潭见心”描绘了潭水寒冷,清晰地反映出诗人心境的清澈,如同潭水映照内心。次句“木落山露骨”则通过落叶显露出山体的骨骼,象征着生命的消逝与自然的裸露。
接下来,“始信天无涯,万里不隔物”传达出诗人对天地广阔无垠的理解,即使相隔万里,万物之间仍有内在的联系。诗人进一步借“脱衣挂扶桑,引手探月窟”表达自己超脱世俗的决心,意欲追求更高远的精神境界,仿佛能穿越天际,探索月宫。
最后两句“不负仁义心,区区五十一”直抒胸臆,表明诗人虽身处世间,但秉持仁义之心,即使生活简朴,也无怨无悔,体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沉,富有哲理,展现了邵雍诗歌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