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畔鸿冥成古今,台边龙卧转沈深。
无妨宦拙闲居赋,可怪时清梁甫吟。
我自余生安木石,谁从众毁出兰金。
劳君不浅相怜意,解向王筠句里寻。
台畔鸿冥成古今,台边龙卧转沈深。
无妨宦拙闲居赋,可怪时清梁甫吟。
我自余生安木石,谁从众毁出兰金。
劳君不浅相怜意,解向王筠句里寻。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创作,名为《寄少春丈时刻余所赠诗文于石置迟鸿台》。诗中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思。
首联“台畔鸿冥成古今,台边龙卧转沈深”,以“鸿冥”和“龙卧”为喻,描绘出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变迁,暗示着人事的兴衰与自然的永恒。鸿雁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象征着历史的流转;而龙则隐于深邃之处,暗指历史深处的神秘与不可知。
颔联“无妨宦拙闲居赋,可怪时清梁甫吟”,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淡然态度与对现实的感慨。宦海沉浮,诗人选择退守闲居,以赋诗自娱,却对当时社会的清明感到困惑不解,或许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与反思。
颈联“我自余生安木石,谁从众毁出兰金”,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坚守自我品格的决心。面对外界的毁誉,诗人选择与自然和谐共处,如同木石般坚韧不屈,同时也暗含着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与坚持。
尾联“劳君不浅相怜意,解向王筠句里寻”,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情谊的感激与回应。在诗文中寻找共鸣,通过交流与理解,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体现了文学交流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以及自然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世态中保持独立人格与高尚情操的决心。
紫宸飞雪晓裴回,层阁重门雪照开。
九衢皛耀浮埃尽,千品差池贽帛来。
何处田中非种玉,谁家院里不生梅?
埋云翳景无穷已,因风落地吹还起。
先过翡翠宝房中,转入鸳鸯金殿里。
美人含笑出联翩,艳逸相轻斗容止。
罗衣点著浑是花,玉手抟来半成水。
奕奕纷纷何所如,顿忆杨园二月初。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书。
姑射山中符圣寿,芙蓉阙下降神车。
愿随睿泽流无限,长报丰年贵有馀。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
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沈浮。
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绿衣整顿双栖起,红觜分明对语时。
始觉琵琶弦莽卤,方知吉了舌参差。
郑牛识字吾常叹,丁鹤能歌尔亦知。
若称白家鹦鹉鸟,笼中兼合解吟诗。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
碧疏玲珑含春风,银题彩帜邀上客。
回瞻丹凤阙,直视乐游苑。
四方称赏名已高,五陵车马无近远。
晴景悠扬三月天,桃花飘俎柳垂筵。
繁丝急管一时合,他垆邻肆何寂然。
主人无厌且专利,百斛须臾一壶费。
初醲后薄为大偷,饮者知名不知味。
深门潜酝客来稀,终岁醇醲味不移。
长安酒徒空扰扰,路傍过去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