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九仙台观云歌》
《九仙台观云歌》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古风

咄咄眼底成怪事,阶前咫尺临无地。

倚杼曾闻清浊分,何缘却在洪荒世。

有无来去只顷刻,造物无乃同儿戏。

馈锱初开釜甑间,塼垆乍爇沈檀剂。

席卷鲛绡静四乘,千群组练腾奔骑。

因思昔日九仙避世栖山中,功成乘诏来飞龙。

担有丹砂留石室,光景变现人难穷。

兴来欲跨沧溟东,安知此即蓬莱宫。

开门一望远海势,漫漫溔溔迷长空。

九仙去不归,飞龙在何所。

却恐水石多冯凌,精魅年来潜洞府。

白衣苍狗逞不已,盗窃元气恣吞吐。

三十六峰失颜色,白日走逐谁何睹。

将讼风伯逢怒号,更畏声高触天鼓。

寒威惨惨入夜深,氤氲踵息澄尘心。

朝来却听樵夫道,昨日峰头生片阴。

(0)
鉴赏

这首《九仙台观云歌》是明代诗人罗洪先的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云的变化莫测与自然界的神秘力量。

诗的开头“咄咄眼底成怪事”,以惊讶的语气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震撼,接着“阶前咫尺临无地”描绘了云层低垂,仿佛即将触及地面的壮观景象。随后,“倚杼曾闻清浊分,何缘却在洪荒世”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云层比作清浊的分界,暗示云层的形成与自然界的原始状态有关。

“有无来去只顷刻,造物无乃同儿戏”表达了对自然界变化迅速的感慨,同时也对自然界的创造者——造物主的创造力表示赞叹。接下来,“馈锱初开釜甑间,塼垆乍爇沈檀剂”两句,以烹饪的场景比喻云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展示了自然界的奇妙。

“席卷鲛绡静四乘,千群组练腾奔骑”描绘了云的动态美,如同鲛绡般轻盈,又如千群奔马般活跃。诗人由此联想到古代仙人避世山中的传说,以及他们功成之后的神秘行踪,引出对仙人生活的向往。

“兴来欲跨沧溟东,安知此即蓬莱宫”表达了诗人想要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而“开门一望远海势,漫漫溔溔迷长空”则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大海,感受到宇宙的浩瀚与自己的渺小。

最后,“九仙去不归,飞龙在何许”表达了对仙人和神兽的怀念与追寻,而“却恐水石多冯凌,精魅年来潜洞府”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复杂与神秘。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超凡脱俗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杜鹃行

南山北山啼杜鹃,杜鹃花发山欲然。

千枝万朵惜未得,中有一抹巴陵烟。

休说铜梁并玉垒,摇荡春光馀泪水。

五丁凿路少人行,石镜生尘妖骨死。

东风青鸟来何处,中宫移植销魂树。

不如归去便归家,谁其友者杨州花。

(0)

游智者寺

风日景飕飕,松阴系紫骝。

白云千载寺,黄叶四山秋。

地胜楼台接,林深虎豹游。

人生自可乐,此外复何求。

(0)

自集贤岭入大龙山

皖公标楚甸,兹岭孕奇形。

翠积枞江浒,崇冠吕蒙城。

戒途入中林,平冈驻我旌。

延望失来术,周览多所经。

峨峨石窗矗,窅窅岩岫冥。

离离云朝隮,粲粲树敷荣。

关弓射鸣雁,群谷振弦声。

仰怜山人居,俯悦洞下耕。

苍龙启春候,金虎收光精。

权家既非学,农用或可明。

愿言同载者,为尔铸阿兵。

(0)

题黄河清艮岑幽居

大明照四海,之子乃陆沈。

远绝仁义绊,结宇幽嵓阴。

荟翳谷中路,崭崱北山岑。

窗莺响初荫,陇月颓夕林。

时凭曲水几,萧散发长吟。

委化谅为达,滞乐恐遂淫。

援琴鼓招隐,念子为薰心。

(0)

延祐六年九月廿二日渡扬子江

驱车丹阳麓,津吏迎晓渡。

击鼓动连艘,楫急浪花舞。

水深蛟龙蛰,日落鸥鸟度。

金山天畔楼,双塔逾青楸。

黄金铸古像,岁月逐江流。

谁云限南北,停桡歌壮游。

(0)

送湘中李从事赴郴幕

长沙上游山水窟,郴阳自古说名邦。

天围翠岳连三楚,地合清湘赴九江。

归去收书经石室,坐来拄版对云窗。

西风惨淡都门别,莫爱青楼倒玉缸。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张籍 刘子翚 许景衡 上官婉儿 刘辰翁 易顺鼎 曾几 张之洞 周权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