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车丹阳麓,津吏迎晓渡。
击鼓动连艘,楫急浪花舞。
水深蛟龙蛰,日落鸥鸟度。
金山天畔楼,双塔逾青楸。
黄金铸古像,岁月逐江流。
谁云限南北,停桡歌壮游。
驱车丹阳麓,津吏迎晓渡。
击鼓动连艘,楫急浪花舞。
水深蛟龙蛰,日落鸥鸟度。
金山天畔楼,双塔逾青楸。
黄金铸古像,岁月逐江流。
谁云限南北,停桡歌壮游。
此诗描绘了诗人清晨驾车至丹阳山麓,准备渡过扬子江的情景。首句“驱车丹阳麓,津吏迎晓渡”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驾车来到山脚下,迎接他的是渡口的官吏,时间正是清晨。接着,“击鼓动连艘,楫急浪花舞”描绘了渡船启程时的热闹场面,鼓声响起,船只接连出发,船桨划动激起浪花飞舞。
“水深蛟龙蛰,日落鸥鸟度”两句则转而描写江面的宁静与生机,深水中有蛟龙潜伏,日落时分,鸥鸟在江面上自由飞翔。接下来,“金山天畔楼,双塔逾青楸”描绘了远处金山上的楼阁和双塔,它们在绿色的楸树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黄金铸古像,岁月逐江流”两句赞美了金山上的古像,它们由黄金铸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仿佛见证了江水的流逝。最后,“谁云限南北,停桡歌壮游”表达了诗人对渡江之旅的感慨,即便江水将南北隔开,但诗人却停下船桨,高歌一曲,庆祝这次壮游的经历。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渡江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历史文化的追思,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贱子少习诗,寝食倚为命。
颇嗟元化迁,径思挈其柄。
既壮始求友,出乃与子遭。
下听鶠雀声,谓在千仞高。
千仞多凤鸾,金碧间青紫。
文采纷子前,等以蠛蠓视。
独持悱恻心,纡回及贱子。
作息相影形,差不共肌髓。
谓当成我生,竟先诔君死。
死泪生不续,生泪如死流。
子耳不再聆,吾噫今且休。
海城置枕高,枕上置君集。
撼壁风涛中,梦闻子声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