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转北又旬馀,才见黄花粲短篱。
底事不开重九日,何心却趁小春时。
芳传栗里陶潜径,香入离骚屈子辞。
不肯趋时真隐逸,岂教尘世俗人知。
西风转北又旬馀,才见黄花粲短篱。
底事不开重九日,何心却趁小春时。
芳传栗里陶潜径,香入离骚屈子辞。
不肯趋时真隐逸,岂教尘世俗人知。
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意浓郁的图景,西风转向北方,时间已过重九日,黄花在短篱边才开始开放。这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有着深刻的感受,而他却选择不随波逐流,不愿意让心事外露。
陶潜和屈原的名字在这里被提及,他们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士。陶渊明以其《饮酒》诗表达了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而屈原则是通过《离骚》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诗人借此传达出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选择真实的隐逸生活,不为世俗所知。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和抉择。通过菊花这般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世俗时的态度和内心世界的坚守。
重阳时候在青阳,野店山肴对举觞。
菊蕊半开簪鬓好,橘包初破噀人香。
西风有意吹纱帽,细雨无情湿锦障。
但得一樽相对饮,不须更问是他乡。
地静城荒可当山,士衡瓦屋两三间。
作亭领略吾何暇,留待来贤涉笔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