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阳已过半月菊花方开·其二》
《重阳已过半月菊花方开·其二》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西风转北又旬馀,才见黄花粲短篱。

底事不开重九日,何心却趁小春时。

芳传栗里陶潜径,香入离骚屈子辞。

不肯趋时真隐逸,岂教尘世俗人知。

(0)
注释
西风:秋风。
旬馀:十多天。
黄花:黄色的菊花。
短篱:短篱笆。
底事:为什么。
重九日:重阳节。
小春时:早春时节。
栗里:栗里,陶渊明的故乡。
陶潜径:陶渊明的小路。
离骚:屈原的诗歌《离骚》。
屈子:对屈原的尊称。
趋时:迎合时俗。
真隐逸:真正的隐士。
尘世:世俗社会。
俗人:普通人。
翻译
秋风已经转向北方十多天,才看见黄色的菊花在短篱笆边灿烂绽放。
为什么不在重阳节开放呢?为何要在早春时节才展现自己的芬芳?
菊花的香气沿着陶渊明曾经走过的栗里小径传播,也融入了屈原《离骚》的诗句中。
它不愿迎合时俗,这真是个真正的隐士,怎能被世俗之人所了解。
鉴赏

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意浓郁的图景,西风转向北方,时间已过重九日,黄花在短篱边才开始开放。这表明诗人对时光流逝有着深刻的感受,而他却选择不随波逐流,不愿意让心事外露。

陶潜和屈原的名字在这里被提及,他们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隐逸之士。陶渊明以其《饮酒》诗表达了归隐田园的生活理想,而屈原则是通过《离骚》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情感。诗人借此传达出自己不愿意随波逐流,选择真实的隐逸生活,不为世俗所知。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好的享受,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于个人理想与社会期待之间的冲突和抉择。通过菊花这般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自己面对世俗时的态度和内心世界的坚守。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九日青阳道中呈张主簿

重阳时候在青阳,野店山肴对举觞。

菊蕊半开簪鬓好,橘包初破噀人香。

西风有意吹纱帽,细雨无情湿锦障。

但得一樽相对饮,不须更问是他乡。

(0)

鹅池

空馀青李与来禽,宝墨知谁是赏音。

未若山阴羽衣客,等閒犹识爱鹅心。

(0)

次王状元晚菊二绝·其一

虽晚亦既好,花中无此香。

谁能识真趣,高隐在浔阳。

(0)

丞廨之后正瞰城城上有古木十数株盛夏五六月清风徐来萧然有山林之趣尝诵陈后山城荒可当山之句欲作亭对之榜曰当山而三岁之间十捧差檄三摄剧邑猝猝未能也今且去矣乃留诗壁间庶几后之君子会有成吾之志者

地静城荒可当山,士衡瓦屋两三间。

作亭领略吾何暇,留待来贤涉笔间。

(0)

石洞

此秘昔未睹,斲云今始开。

苍松临怪石,宜号小飞来。

(0)

八月十八日观潮·其一

万叠银山出海门,百川渺渺不劳吞。

晴江斗起黏天浪,一洗忠胥愤屈魂。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黎士弘 刘仁本 陈洪绶 马致远 李朴 张仲素 高其倬 柳恽 聂夷中 胡安国 翁森 宗楚客 詹敦仁 邢参 韩琮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