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其五》
《借虚翁涌金门城望五诗韵以写幽居之兴·其五》全文
宋 / 杨公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堂标野趣岂虚传,坐看朝岚与夕烟。

支径萦迂斜傍竹,幽池清浅倒涵天。

少年心付沾泥絮,晚景身犹顺水船。

却喜传家惟老砚,麝煤磨尽可曾穿。

(0)
翻译
堂前的景色自非虚妄,坐着观赏早晨的山岚和傍晚的炊烟。
小路弯曲环绕着竹林,幽深的池塘清澈见底,倒映着天空。
年轻时的心境如沾泥的柳絮般轻盈,晚年的生活如同随水漂流的船只。
最欢喜的是家中传承下来的只有那古老的砚台,墨香已尽,墨盒是否也曾磨损?
注释
堂标:堂前的景色。
野趣:自然的趣味。
岂虚传:并非空穴来风。
朝岚:早晨的山岚。
夕烟:傍晚的炊烟。
支径:小路。
萦迂:弯曲环绕。
斜傍:倾斜依傍。
竹:竹林。
幽池:幽深的池塘。
涵天:倒映天空。
少年心:年轻时的心境。
沾泥絮:比喻轻盈无拘束。
晚景:晚年生活。
顺水船:随波逐流的船只。
传家:家族传承。
老砚:古老的砚台。
麝煤:指墨的香气。
磨尽:墨用尽。
可曾穿:是否曾经磨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红尘、隐逸山林的生活情趣。开篇“堂标野趣岂虚传,坐看朝岚与夕烟”两句,写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享受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这里的“堂标”指的是家中的堂前,可能设有标志性物品,如石碑之类,以示野趣;“岂虚传”表明这种生活并非空谈,而是真实存在的;“坐看朝岚与夕烟”则展现了诗人静坐观赏自然景色的闲适心情。

接下来的“支径萦迂斜傍竹,幽池清浅倒涵天”两句,更进一步描绘了山林中的道路曲折、竹木环绕以及池水清澈见底的景象。“支径”指的是曲折的小路,“萦迂”形容小路的蜿蜒曲折;“斜傍竹”则是说这些小路常常倚靠在竹林之旁;“幽池清浅倒涵天”中的“幽池”指的是深藏于山林间的小型静谧水域,水质清澈得可以映射出天空的景色。

第三句“我少年心付沾泥絮,晚景身犹顺水船”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这里的“少年心”指的是年轻时的心志,“付沾泥絮”形容将自己的心灵深深植入泥土之中,即与自然融为一体;“晚景身犹顺水船”则是说即使到了晚年,诗人的身体依旧像顺流而下的小船一样,在自然的怀抱中安详自得。

最后两句“我却喜传家惟老砚,麝煤磨尽可曾穿”,表达了对家中传承之物——老砚的珍视,以及诗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勤奋和坚持。这里的“老砚”是家庭中代代相传下来的古旧砚台,象征着文化的传承;“麝煤磨尽可曾穿”则形容诗人在写作时使用的墨迹耗费得如此之多,以至于连笔下的墨渣都被磨损殆尽。

整首诗通过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执着追求。

作者介绍

杨公远
朝代:宋

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 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猜你喜欢

再题·其一

三十年前涂抹,二千里外折腰。

磨蝎当宫合贱,雕虫小技谁骄。

(0)

醉后放言·其一

快哉老伶荷锸,至竟还输一筹。

死亦不须埋我,教他蚁乐鸢愁。

(0)

过浔阳

功名侮余甚,厌之不能舍。

试问庐山峰,可晓白司马。

(0)

彭城道中

尽日山中行,谓是山中客。

及逢往来者,总负兹山色。

(0)

题壁

康乐烟霞屐,长房日月壶。

有乡皆是醉,无谷不名愚。

(0)

戏为江左变体·其二

二八薄命私所怜,嫁得燕颔复鸢肩。

楼船将军难问地,戊己校尉不论年。

银缸送影聊暂对,绣茵分寒仍半偏。

贱妾红颜坐来变,安能君心常宛然。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