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代罗襦。
有时问却秦宫事,笑撚山花望太虚。
曾折松枝为宝栉,又编栗叶代罗襦。
有时问却秦宫事,笑撚山花望太虚。
这首诗是唐代女词人毛女正美的作品,名为《赠华山游人(其二)》。诗中融合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抒发。
"曾折松枝为宝栉,"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亲近自然的情怀,将松枝编织成宝贵之物,体现了一种珍视自然的心态。"又编栗叶代罗襦" 则是诗人将栗树的叶子编制成服饰,用以比喻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珍惜。
"有时问却秦宫事,"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历史的追思与探究之心。"笑撚山花望太虚" 则展现出诗人面对壮丽山景时的心境,既有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也有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形象,展现了诗人特有的情怀与艺术魅力。
窜逐穷荒与死期,饿唯蒿藿病无医。
怜君更抱重泉恨,不见崇山谪去时。
舞靴应任闲人看,笑脸还须待我开。
不用镜前空有泪,蔷薇花谢即归来。
旧迹依然已十秋,雪山当面照银钩。
怀恩泪尽霜天晓,一片馀霞映驿楼。
土门山行窄,微径缘秋毫。
栈云兰干峻,梯石结搆牢。
万壑攲疏林,积阴带奔涛。
寒日外澹泊,长风中怒号。
歇鞍在地底,始觉所历高。
往来杂坐卧,人马同疲劳。
浮生有定分,饥饱岂可逃。
叹息谓妻子,我何随汝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