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苦陈夫子,欣闻病肺苏。
席门迁次数,僧米乞时无。
旨蓄亲庖急,青钱药裹须。
我场方不给,何以絷君驹。
劳苦陈夫子,欣闻病肺苏。
席门迁次数,僧米乞时无。
旨蓄亲庖急,青钱药裹须。
我场方不给,何以絷君驹。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赠陈履常》。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向朋友陈履常表达关心和慰问之情。
"劳苦陈夫子,欣闻病肺苏。" 这两句表明诗人得知陈履常的病情有所好转,因此感到非常高兴。在古代,人们对于疾病的痊愈往往充满期待,这里“劳苦”二字可能暗示陈履常在生病期间经历了不少痛苦。
"席门迁次数,僧米乞时无。" 这两句描绘的是一个贫困的场景,其中“席门迁次数”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僧米乞时无”则表现出物资的匮乏。这里诗人通过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于陈履常的处境感到同情。
"旨蓄亲庖急,青钱药裹须。" 这两句强调了送去的药材是急需的,并且用“青钱”来形容药物,这里可能隐含着对朋友病中困顿的关怀之意。
"我场方不给,何以絷君驽。"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为陈履常提供更多帮助的无奈和歉疚。在这里,“我场”可能指的是诗人的经济状况,而“方不给”则说明在当时情况下,诗人难以承担更多的赠予。最后一句“何以絷君驽”用了“絷”字,这里有束缚之意,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挣扎和对友情的珍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场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病愈后的关切,以及在物资匮乏中难以尽展关怀的无奈。这样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颇为常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困境中的朋友所能提供的精神支持。
述德高堂在何许,述德高人欣可睹。
彭州梦破知几年,遗爱远追曾大父。
至今民数旧邦君,每及吴公歌且舞。
述而行之德莫穷,定可周流浃天宇。
谁令千里便归休,炯炯此心元自古。
四百六十五甲子,貌若岩松傲风雨。
胸中何啻法界宽,普集尘沙诸佛祖。
一如一切悉皆如,迥脱拘挛不踰矩。
从横肉眼讵能窥,但见鼻间常栩栩。
只应高与老人星,长现升平瑞明主。
天资不纷华,脱身礼白足。
一笑语曹溪,与世作眼目。
有时戏毛颖,新诗奴郑谷。
翘然百家中,疏烟澹脩竹。
顷年古招提,山青水澄渌。
倾盖揖孤标,令人惭逐逐。
平生稻粱谋,从此在鸿鹄。
尔来落高阳,辕下方局促。
况乃建隆师,黄垆已埋玉。
岂必阮步兵,途穷泫然哭。
赖君金石声,丁宁雁飞速。
我心端何如,盲龟得浮木。
遥闻玉堂老,初情敦夏屋。
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
营营覆载间,万事风前烛。
愿言扫云窗,聊对传灯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