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不毁易宁熄,风月常新诗岂亡。
可但功名须久远,也知道味更深长。
留题底要穷东野,取友何如贤季方。
料得对床吟乐处,平章欧蔡到程张。
乾坤不毁易宁熄,风月常新诗岂亡。
可但功名须久远,也知道味更深长。
留题底要穷东野,取友何如贤季方。
料得对床吟乐处,平章欧蔡到程张。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林希逸所作,名为《题陈道古留远堂》。诗中以“乾坤不毁易宁熄,风月常新诗岂亡”开篇,表达了宇宙永恒,自然之美与诗歌艺术同样长存的主题。接着,“可但功名须久远,也知道味更深长”两句,进一步阐述了功名虽重要,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其深远的意义和持久的影响。
“留题底要穷东野,取友何如贤季方”则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最后,“料得对床吟乐处,平章欧蔡到程张”两句,预示着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诗人期待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享受创作的乐趣,并探讨学习欧阳修、蔡襄、程颢、张载等古代文学大家的作品。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及古代文学的深厚情感,也体现了他对诗歌艺术永恒价值的深刻理解。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
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
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
绿野风尘,平泉草木,东山歌酒。
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釐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馀,几叠衣纹数衿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