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湿诗人,人疑过渡频。
望山高著眼,就树巧遮身。
有句寻鸥说,无家认鹤亲。
明朝上京去,酾酒酹溪神。
小雨湿诗人,人疑过渡频。
望山高著眼,就树巧遮身。
有句寻鸥说,无家认鹤亲。
明朝上京去,酾酒酹溪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小雨中渡河的场景,既有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小雨湿诗人,人疑过渡频”两句表达了在连绵细雨中的渡河过程,诗人被雨水浸湿,同时也流露出周围人们对此次渡河的疑虑与关切。这里通过“湿”和“疑”两个字,既传递了客观环境的氛围,也暗示了主观情感上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望山高著眼,就树巧遮身”则描绘了一种逃避现实、寻求隐蔽的心理状态。诗人仰望着高耸的山峰,似乎在寻找心灵的依托;同时,又巧妙地利用树木来掩护自己的身形,这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贴切描绘,也象征着内心对于安全感和保护欲的渴求。
“有句寻鸥说,无家认鹤亲”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归属感的缺失和对自由飞翔的鸟儿——鸥鹭的向往。通过与这些鸟类的交流或是精神上的认同,诗人寻找着一种超越现实束缚的心灵慰藉。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对于自由和解脱的深切渴望。
最后,“明朝上京去,酾酒酹溪神”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规划和精神寄托。在告别当前环境之后,诗人计划着第二天前往京都,同时也准备用酒来祭祀山川之灵。这不仅是实际行动的安排,也象征着诗人对于更高境界追求的期待,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景物烘托,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刻的心路历程。
魔王弃甲天衢,藕丝孔是容身地。
舟藏壑邃,户封泥固,究缘何事。
报到天花散,沾衣怕、尘心消未。
计阿香宵驾,冰天雪雹,连环解,防游戏。
矮屋风檐滋味。箔蚕眠、晓钟催起。
文场战罢,兵间劫始,惊魂余几。
广厦千间在,何曾见、颜欢寒士。
笑相逢隧道,融融泄泄,算平安字。
藤阴满地,东风刚报,马塍春晚。
痛绝西州,何处昔年门馆。
蜕蝉剩有辞秋语,一读一回肠断。
鹧鸪声、病室维摩,泪随花散。
署词人誓墓,臣心暗苦,冷似枯桐空半。
雨晦泉寒,谁信暮烟能暖。
剧怜海角红光现,不照夜台落雁。
正微吟、草长江南,犹是燕慵莺懒。
冻禽戢影,阑雪澹糁,花落人悄。偎影屏小。
去途曲折,相烦短檠照。雁来新杳。
江上问讯,明日潮早。缄恨多少。
晓来起拾,残英粲盈抱。
密意付钗卜,带解蟢飞羞向道。
还记燕梁,双栖亲语笑。叹两地相思,花与春老。
路长波渺。正出没关山,空想乌帽。
梦归迟,寺钟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