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昔速观化,神依独木主。
辛苦四纪馀,死复与君伍。
手持白玉珰,纳君怀袖毕。
珰有贞节文,上不愧秋日。
秋日复秋日,射见江水深。
江寒莲叶死,生子多苦心。
君昔速观化,神依独木主。
辛苦四纪馀,死复与君伍。
手持白玉珰,纳君怀袖毕。
珰有贞节文,上不愧秋日。
秋日复秋日,射见江水深。
江寒莲叶死,生子多苦心。
这首挽诗《钱廷节母挽诗》由明代诗人张琦(君玉)所作,通过对逝者生前与逝世后情景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其品德的赞美。
首句“君昔速观化,神依独木主”以“速观化”表达逝者迅速地经历了生命的变迁,而“神依独木主”则暗示其灵魂找到了唯一的寄托,引出对逝者精神世界的思考。
“辛苦四纪馀,死复与君伍”中,“四纪馀”指历经四十年余,表达了逝者一生的辛劳与付出,而“死复与君伍”则预示着逝者与亲人团聚,隐含了对逝者最终归宿的安慰。
“手持白玉珰,纳君怀袖毕”描绘了逝者生前的遗物——白玉珰,象征着其纯洁与高洁的品质,以及对逝者最后的陪伴,表达了对逝者遗物的珍视与怀念。
“珰有贞节文,上不愧秋日”通过白玉珰上的“贞节文”,寓意逝者具有坚贞不渝的品德,如同秋天的阳光般明亮,不愧于天地间。
“秋日复秋日,射见江水深”运用自然景象的反复,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对逝者永恒怀念的主题,同时“江寒莲叶死,生子多苦心”则以江水的寒冷与莲花的凋零,象征逝者离世后的孤独与哀伤,同时也暗示了生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悼与对其高尚品德的赞美,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哀而不伤、深情厚意的艺术风格。
万缕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犹未成阴。
据雕鞍马上,拥鼻微吟。
远宦情怀谁问,空嗟壮志销沈。
正好花时节,山城留滞、忍负归心。
别离万里,飘蓬无定,谁念会合难凭。
相聚里,休辞金盏,酒浅还深。
欲把春愁抖擞,春愁转更难禁。
乱山高处,凭阑垂袖,聊寄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