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间渔子钓初罢,蓑笠背负斜阳归。
山鸟有时入茅屋,溪云随艇停荆扉。
为耽泉石偶遁世,遂与鹿豕相忘机。
烹鱼沽酒聚樵牧,酣歌啸傲谁人非。
江间渔子钓初罢,蓑笠背负斜阳归。
山鸟有时入茅屋,溪云随艇停荆扉。
为耽泉石偶遁世,遂与鹿豕相忘机。
烹鱼沽酒聚樵牧,酣歌啸傲谁人非。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渔父生活画卷。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渔父在江边垂钓后的归途景象,以及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
首句“江间渔子钓初罢”,开篇即点明了渔父的身份和活动,他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垂钓,充满了生活的气息。接着,“蓑笠背负斜阳归”一句,通过渔父背着蓑衣和斗笠,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画面,不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观,也暗示了渔父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山鸟有时入茅屋,溪云随艇停荆扉”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渔父居住环境的幽静与自然之美。山间的鸟儿偶尔飞入他的茅屋,溪边的云朵随着小舟轻轻停靠在荆扉前,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渔父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为耽泉石偶遁世,遂与鹿豕相忘机”则揭示了渔父选择隐居的原因——对山水之美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逃避。他与鹿豕为伴,似乎已经忘记了世俗的机巧,过着一种远离尘嚣的自在生活。
最后,“烹鱼沽酒聚樵牧,酣歌啸傲谁人非”两句,描绘了渔父与山林间樵夫牧童相聚,共享美食,畅饮欢歌的场景。这不仅是对渔父生活状态的进一步展现,也是对其自由洒脱、与人为善性格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渔父与自然和谐共处、远离尘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赞美。
见山楼下崖,忽如翻波皱。
浟湙动皆定,疑有蛟龙伏。
湁潗险而夷,又若騄駬骤。
是间恣逍遥,真胜云恋岫。
奚必拟乘桴,一往浮海走。
归路擘烟霞,相送有林狖。
今之古玉率称汉,和阗玉古称汉名。
尔时博望初凿空,月氐要领得无能。
去百馀人二人返,传闻才识于窴城。
昆崙泑泽多玉石,即今包贡犹堪徵。
绳穷匣开爓然现,鸡冠为色斧为形。
琼璊自禀天地秀,汗瀸血浸皆虚评。
入土出土即信有,犹当胜彼埋幽坰。
相如诡夺和璧返,荀息假道垂棘呈。
抑为得也抑为失,于玉何有纷人情。
不藏不逾吾慊若,用志万里来宾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