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古玉率称汉,和阗玉古称汉名。
尔时博望初凿空,月氐要领得无能。
去百馀人二人返,传闻才识于窴城。
昆崙泑泽多玉石,即今包贡犹堪徵。
绳穷匣开爓然现,鸡冠为色斧为形。
琼璊自禀天地秀,汗瀸血浸皆虚评。
入土出土即信有,犹当胜彼埋幽坰。
相如诡夺和璧返,荀息假道垂棘呈。
抑为得也抑为失,于玉何有纷人情。
不藏不逾吾慊若,用志万里来宾诚。
今之古玉率称汉,和阗玉古称汉名。
尔时博望初凿空,月氐要领得无能。
去百馀人二人返,传闻才识于窴城。
昆崙泑泽多玉石,即今包贡犹堪徵。
绳穷匣开爓然现,鸡冠为色斧为形。
琼璊自禀天地秀,汗瀸血浸皆虚评。
入土出土即信有,犹当胜彼埋幽坰。
相如诡夺和璧返,荀息假道垂棘呈。
抑为得也抑为失,于玉何有纷人情。
不藏不逾吾慊若,用志万里来宾诚。
这首《和阗汉玉歌》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通过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和阗玉的历史与价值。诗中提到和阗玉在古代被称为汉玉,追溯到张骞开辟西域道路之时,和阗玉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诗中描述了和阗玉的产地、形态以及其独特的质地,强调了和阗玉的珍贵与独特性。
诗人引用了历史典故,如司马相如以和氏璧的故事,以及荀息借道垂棘献玉的情节,来进一步说明和阗玉在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人们情感的影响。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和阗玉的态度,认为珍藏或不珍藏都应出于内心的满足与诚意,体现了对和阗玉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和阗玉的历史文化背景,还蕴含了诗人对玉文化的独特见解,以及对自然美与人文美的深刻感悟。
长风将佳月,万里到此堂。
天游本无待,邂逅今夕凉。
北窗旧竹短,南窗新竹长。
此君本无心,风月不相忘。
道人方燕坐,万物凝清光。
不独揖霜雪,似闻笙鹤翔。
乃知一念静,可洗千劫忙。
明当携曲生,往问安心方。
古镇易为客,了身一篮舆。
贪游八关寺,忘却子公书。
青青天气肃,澹澹春意初。
东风经古池,满面生纡馀。
卯申缚壮士,人世信少娱。
时来照兹水,点检鬓与须。
日暮登古原,微白见远墟。
念我遂初赋,徘徊月生裾。
悠悠不同抱,悄悄就归途。
古泽春光淡,高林露气清。
纷纷世上事,寂寂水边行。
客子凋双鬓,田家自一生。
有诗还忘记,无酒却思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