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刚欣半月,雨又报三更。
那得高眠稳,真成畏事惊。
吁停倾盎势,厌听落檐声。
晓起增繁虑,无他秖望晴。
晴刚欣半月,雨又报三更。
那得高眠稳,真成畏事惊。
吁停倾盎势,厌听落檐声。
晓起增繁虑,无他秖望晴。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雨声带来的复杂心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雨声的厌烦与对晴天的渴望。首句“晴刚欣半月,雨又报三更”表达了对短暂晴朗天气的欣喜,紧接着“那得高眠稳,真成畏事惊”则流露出对雨声打扰睡眠的无奈和恐惧。接下来的“吁停倾盎势,厌听落檐声”更是将雨声的烦扰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倾盎”和“落檐声”的形象描绘,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敲打屋檐的声音。最后,“晓起增繁虑,无他秖望晴”表达了清晨醒来后,因雨声而增加的忧虑,以及对晴天的强烈期盼。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感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乍换春衫一倍轻,况逢寒食十分晴。
莺穿驿树惺愡语,马过溪桥蹀躞行。
画柱綵绳喧笑乐,艳妆丽服角鲜明。
谁知此日金牛道,非复当时铁马声。
投老空山,万松手种,政尔堪叹。
何日成阴,吾年有几,似见儿孙晚。
古来池馆,云烟草棘,长使后人凄断。
想当年、良辰已恨,夜阑酒空人散。
停云高处,谁知老子,万事不关心眼。
梦觉东窗,聊复尔耳,起欲题书简。
霎时风怒,倒翻笔砚,天也只教吾懒。
又何事,催诗雨急,片云斗暗。
壁上墨君不解语,见之尚可消百忧。
而况我友似君者,素节凛凛欺霜秋。
清诗健笔何足数,逍遥齐物追庄周。
夺官遣去不自觉,晓梳脱发谁能收。
江边乱山赤如赭,陵阳正在千山头。
君知远别怀抱恶,时遣墨君解我愁。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