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枯松怪石霜竹枝,中有可爱知者谁。
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
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
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
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
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
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
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
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
这首诗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理论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的作品。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友人可许之笔墨才能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独到见解和深切情感。
首句“枯松怪石霜竹枝”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画面,其中“枯松”、“怪石”、“霜竹”都是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意象,寓含着岁月沧桑与自然力量。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知和欣赏。
接着,“中有可爱知者谁”表明诗人对于能识别并欣赏这份美好的朋友抱有一种期待。而“我能知之不能说,欲说常恐天真非”则流露出一种艺术创作上的困惑与挑战,即如何用语言准确传达内心的感受和审美的体验。
“羡君笔端有新意,倏忽万状成一挥”是对可许画技的赞扬。诗人由此领悟到艺术创作的即兴性和独特性,是一种灵感的自然流露,而非刻意为之。
在“使我忘言惟独笑,意所欲说辄见之”中,诗人的内心世界似乎与可许的画作产生了共鸣,他感到了一种超越语言的交流和理解。
后面的“问胡为然笑不答,无乃君亦难为辞”则是诗人对这种交流方式的一种自嘲和困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艺术表达的深刻思考。
接下来的几句“昼行书空夜画被,方其得意尤若痴。纷纷落纸不自惜,坐客争夺相谩欺”描绘了可许创作时的专注与忘我,以及他作品所引起的社会反响。
最后,“贵豪满前谢不与,独许见赠怜我衰。我当枕簟卧其下,暮续膏火朝忘炊。门前剥喙不须应,老病人谁称我为”表达了诗人对可许的尊重和感激,以及他希望能在艺术创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认同。
整首诗流露出苏轼对于艺术创作、审美体验以及与友人的深厚情谊的思考,是一篇既有哲理性又富有人文关怀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