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江纪善秉心奔母丧还乡》
《送江纪善秉心奔母丧还乡》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初闻谒告省慈闱,岂料仙游忽见违。

白首未终三釜养,故乡空见一舟归。

松楸有泪伤春雨,谖草无情暗夕晖。

肠断东风难把别,寸心应逐白云飞。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的《送江纪善秉心奔母丧还乡》。诗中描绘了朋友江纪善因母亲去世而返乡奔丧的情景,充满了哀伤与不舍的情感。

首联“初闻谒告省慈闱,岂料仙游忽见违。”开篇即点明了消息的突然与意外,朋友在得知母亲去世后请假回家,却没想到这竟是永别。这里运用了“仙游”这一比喻,形象地表达了对母亲离世的震惊与不舍。

颔联“白首未终三釜养,故乡空见一舟归。”进一步描述了朋友对母亲的孝顺与不舍。他尚未完成三年的孝养期,却不得不离开,只能眼睁睁看着一舟载着母亲的灵柩返回故乡。这一联通过对比,强调了孝子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与遗憾。

颈联“松楸有泪伤春雨,谖草无情暗夕晖。”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融合,松树与楸树在春雨中仿佛流下了泪水,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哀悼;而萱草(谖草)在夕阳下显得无情,暗示了生者对逝者的无能为力与内心的痛苦。

尾联“肠断东风难把别,寸心应逐白云飞。”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不舍与哀痛。东风难留,象征着无法挽留逝去的生命;而朋友的心意,如同随风飘散的白云,难以捕捉。这一联以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深深的离别之痛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朋友返乡奔丧过程中的情感细腻描绘,展现了对亲人离世的哀痛与不舍,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富有感染力。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梦雨为汪淮宁题

人意忧虞外,天心感兆间。

孤灯寻短梦,一雨重前山。

坰野水将浸,江天云未还。

斗州元命脉,丰俭正相关。

(0)

正郎黄柏窗论大礼谪惠阳

君不见,楼前雁,决起云中又江汉。

又不见,堂上燕,巢成子长谁复见。

圣心如转丸,神理事可必。

君车且勿东,去日还来日,白头老母梦相忆。

梦相忆,心自宽,梨花酒熟承滋欢。

(0)

续前韵再寄循良先生四首·其三

跳出红尘不复求,相逢尽是采芝俦。

飘然尚有凌云气,不道何人高也不。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四十六

亦有新蝉噪晚风,小桥流水绿阴中。

人言多是遗蝗化,果觉依稀似草虫。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六

芦荻飕飕绿渺茫,氤氲芳草隐陂塘。

行营不解西番法,秋老谁寻玛努香。

(0)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其二十一

八寸葵花色似金,短垣老屋几丛深。

此间颇去长安远,珍重时看向日心。

(0)
诗词分类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诗人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