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沙同知之官禄州》
《赠沙同知之官禄州》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行人临发意如何,独向津头发棹歌。

远浦晴烟添草色,沧江宿雨动新波。

舆图尽入河山壮,海宇均沾雨露多。

况是远人蒙化久,敷宣好为布阳和。

(0)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金幼孜所作,名为《赠沙同知之官禄州》。诗中描绘了送别友人赴任禄州时的场景与内心情感,以及对友人赴任后地方治理的期待与祝愿。

首联“行人临发意如何,独向津头发棹歌。”以问句形式开篇,表达了送行者在友人即将启程时内心的复杂情绪,既有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祈愿。友人独自一人前往渡口,开始他的旅程,边走边唱,或许是在用歌声寄托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颔联“远浦晴烟添草色,沧江宿雨动新波。”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远处的水边,晴朗的天空与轻柔的烟雾交织,增添了几分绿意盎然的草色。而那苍茫的大江,在昨夜雨水的滋润下,泛起了新的波澜,充满了生命力。这样的景象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寓意着友人即将踏上的一段旅程,充满了未知与可能。

颈联“舆图尽入河山壮,海宇均沾雨露多。”进一步表达了对友人赴任之地的赞美与期待。友人的任命涉及到了广袤的国土,象征着国家的强大与繁荣。同时,也暗示了友人在任期间将惠及四方,如同雨露滋润大地,使得整个国家都沐浴在恩泽之中。

尾联“况是远人蒙化久,敷宣好为布阳和。”则是对友人品德与能力的高度评价,以及对其未来作为的期许。友人长期在远方受到教化,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与治理能力,希望他能够广泛传播仁爱与和谐,为地方带来福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情的抒怀,既展现了送别时的离愁别绪,又充满了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与期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家国情怀。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早起

竟夜闻落木,雨歇窗如新。

披衣有忙事,檐前看归云。

初阳上林端,鸦背明纷纷。

我亦迫经课,日计在一晨。

再烧结愿香,稍洗三生勤。

群公持世故,白发到幽人。

幸不识奇字,门绝车马尘。

谁能共此窗,竹影可与分。

(0)

休日早起

昽昽窗影来,稍稍禽声集。

开门知有雨,老树半身湿。

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

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

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

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

(0)

正月十六日夜二绝·其一

正月十六夜,竹篱田父家。

明月照树影,满山如龙蛇。

(0)

忽忽忘年老,悠悠负日长。

小诗妨学道,微雨好烧香。

檐鹊移时立,庭梧满意凉。

此身南复北,彷佛是它乡。

(0)

绝句

野鸭飞无数,桃花湿满枝。

竹舆鸣细雨,山客有新诗。

(0)

赠论命周云秀才

周郎颀然市中隐,精神卓荦秋天隼。

忽来过我论五行,袖出诗卷如束笋。

人生一息不自保,况我耄期真待尽。

君今盛为谈未来,我亦听之俱可冁。

虽然此心犹未泯,何至死去同蠢蠢。

地下不作修文郎,天上亦为京兆尹。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王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