昽昽窗影来,稍稍禽声集。
开门知有雨,老树半身湿。
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
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
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
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
昽昽窗影来,稍稍禽声集。
开门知有雨,老树半身湿。
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
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
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
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
这首诗描绘的是诗人陈与义在休假日早晨的闲适生活。首句"昽昽窗影来",以朦胧的光影透进窗户,暗示清晨的宁静和光线的柔和。接着"稍稍禽声集",远处鸟儿的鸣叫声逐渐增多,增添了自然的生机。
"开门知有雨",诗人打开门,感受到外面飘落的细雨,老树被雨水打湿了一半,这一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周围环境的敏锐观察。"剧谈了无味,远游非所急",他觉得热烈的交谈失去了往日的兴趣,远游的念头也显得不那么迫切,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泊。
"蒲团著身宽,安取万户邑",诗人选择坐在蒲团上,享受这份宁静,认为这样的简单生活比世俗的繁华更为舒适。"开镜白云渡,捲帘秋光入",他打开镜子,让白云的倒影穿过,拉起窗帘,让秋日的阳光洒满室内,进一步强调了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
最后两句"饱受今日闲,明朝复羁絷",诗人满足于当下的闲暇时光,明白明天又要回归忙碌的生活,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珍惜和对即将到来责任的预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日常琐事的洞察,体现了宋代理学家的淡泊名利和对自然的崇尚。
席门挂深巷,草屋亦参差。
虽非菀葭墙,风雨仅蔽之。
酬世本无具,岂容妄自欺。
寄食量非美,庶可免寒饥。
寸心苟不安,富贵亦胡为。
鞭马射狐,狐入地呼。天高不闻,老狐别雏。
走兔不死,得见天子。飞鸟一群,壮士如云。
熟黍熟黍,缘无雀鼠。雀鼠之无,实赖天子。
离京十里,车声未已。一耳十环,官人之婢。
斩竹断木,不避民屋。青纹刺面,云是官仆。
易水漫漫,冰犹未泮。拙矣荆卿,一去不返。
下上高原,昭君之村。九原可作,庶释涕痕。
地动殃民,除税七分。身死为砾,无由报君。
扶离染就罗裙茜,江妃笑上芙蓉殿。
亭亭翠盖倚酡颜,秾李夭桃叹衰贱。
清溪女儿罢浣纱,蜻蜓艇子载琵琶。
采菱歌怨江南暮,一夜风吹度落花。
忆君遥在城南曲,七尺虾须拥寒玉。
庭前榴火烧白云,南熏一洗清如沐。
花渡头前金是塘,几回涉水行搴裳。
闻道云英犹未嫁,相迎应学唱迎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