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颂古六十二首·其二十九》
《颂古六十二首·其二十九》全文
宋 / 释清远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黄金为骨玉为棱,莫把他家此日寻。

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

(0)
鉴赏

这首诗以“颂古六十二首”为系列,选取了其中的第二十九首,由宋代的释清远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与隐喻,旨在传达深刻的禅理与人生哲思。

“黄金为骨玉为棱”,开篇即以“黄金”和“玉”作为比喻,黄金坚硬而贵重,玉则温润而珍贵,两者共同构成了诗中的主体形象。这里不仅描绘了一种物质上的奢华与美好,更暗含着对内在品质的重视与追求。黄金与玉的结合,象征着内外兼修、形神并重的理想人格。

“莫把他家此日寻”,这一句则表达了对当下与未来的思考。它告诫人们不要仅仅局限于眼前的事物或当下的生活,而应超越表面,去探寻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这里的“他家”可以理解为世俗的追求与束缚,提醒读者在追求物质与名利的同时,不应忘记心灵的成长与智慧的积累。

“多少从来悟心匠,尽将底事继威音”,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悟心匠”指的是那些能够洞察内心世界、理解生命真谛的人。他们通过内心的探索与感悟,找到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后一句“尽将底事继威音”则可能是在强调,真正的智慧与觉悟应当被传承下去,如同威音山的教诲一样,影响一代又一代人,使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路上不断前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精妙的比喻与深邃的哲理,探讨了个人修养、生活态度以及知识传承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追求中,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不断探索生命的真谛,并将其智慧传递给后世。

作者介绍

释清远
朝代:宋

释清远(一○六七~一一二○),号佛眼,临邛(今四川邛崃)人。俗姓李。年十四出家,尝依毗尼。南游江淮间,遍历禅席,师事五祖演禅师七年。后隐居四面山大中庵,又住崇宁万寿寺。继住舒州龙门寺十二年。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奉敕住和州褒禅山寺(《古尊宿语录》卷二九)。踰年,以疾辞,归隐蒋山之东堂。为南岳下十四世,五祖演禅师法嗣。宣和二年卒,年五十四。事见《筠溪集》卷二四《和州褒山佛眼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一、《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猜你喜欢

百字令.二月二日微雪,晓起至官衙赋

春光犹嫩,又匆匆二月,正当二日。

铁马丁东惊晓梦,起坐不寒而慄。

声打窗纱,光浮帘幕,微雪生虚白。

披衣启户,春情如此萧瑟。

挥鞭走马官衙,槐厅清冷,更觉添颜色。

潇洒琼花风外舞,不见梅花消息。

薄薄银光,纤纤玉屑,难得圆成璧。

御河清浅,飕飗波面风急。

(0)

夏初临.陪徐方虎先生集冒青若深翠山房,时有校书绮云在座

麦气含风,槐阴酿雨,园林乍暖还凉。

满径苔痕,分明绿映萝墙。燕泥蹴落芹香。

看穿帘入幕双双。藏阄送酒、添衣卜夜,人在深房。

游踪落拓,大似旗亭。风尘高李,词赋齐梁。

残阳带月,一钩初褪微黄。

花影茫茫,傍温柔、沉醉为乡。

总相忘、盲风噩浪,萍水沧桑。

(0)

寒瓜

野店寒瓜可当蔬,村民生计览吟馀。

刍棚茅舍纷悬处,细雨凉风欲熟初。

体会遥思栗烝在,荒唐漫说枣还如。

烹蒸雅合山家供,肉食休誇丙穴鱼。

(0)

金陵杂感

平淮初涨水如油,钟阜嵯峨倚上游。

花月即今犹似梦,江山从古不宜秋。

乌啼旧内头全白,客到新亭泪已流。

那更平生感华屋,一时长恸过西州。

(0)

循城而行偶话枢曹钱丈事

昆山寓客小篯君,忠介家风总不群。

踊跃来寻残石碣,佯狂死报躄将军。

婺垣有妇成双节,桑海何人录旧闻。

为对故城生感槩,冲天一凤溯奇勋。

(0)

余去年七十,作自寿诗二十首,略述生平,近于搴帘自炫,屏去不录,今年大病新愈,又届贱辰,率成一首,用自解嘲

模糊度过少年场,长物惟余书满床。

一病几乎收鬼录,千金偶尔得良方。

天教留眼看因果,我自无心入老庄。

解道黄昏情愈适,松篁高处遍斜阳。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诗人
李峤 何绍基 周霆震 张舜民 倪瓒 康有为 陈寅恪 李慈铭 顾贞观 司空图 唐庚 倪元璐 张问陶 郑清之 吴融 夏竦 徐夤 张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