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一》
《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张耒   形式: 五言律诗

秋风振秋晓,万境一凄清。

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

戢翼乌尚宿,引吭鸡屡鸣。

淹留度华岁,怅然难为情。

(0)
注释
振:摇动,吹动。
凄清:冷清,凄凉。
幽草:深草,隐蔽的草丛。
戢翼:收拢翅膀。
淹留:长时间停留。
怅然:失意,惆怅。
翻译
秋风在清晨中吹拂,万物景象都显得凄凉清冷。
寂静的草丛中虫声渐止,高高的树叶上露珠凝结晶莹。
乌鸦收起翅膀还在栖息,公鸡不时地发出啼鸣。
我在光阴中停留,心中充满惆怅难以言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耒的作品,名为《出伏后风雨顿凉有感三首(其一)》。从艺术风格和语言运用来看,这首诗体现了作者对秋天迅速变冷的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由此引发的深沉情感。

“秋风振秋晓,万境一凄清。”这一句通过秋风的起伏,传递出秋季的气息。这里的“万境”指代的是广阔无边的景象,而“一凄清”则形容了那种萧瑟、冷清的感觉。

“幽草虫响息,高叶露华凝。”这两句诗继续描绘秋天的宁静与凉意。幽深的草丛中传来细微的虫鸣声,而高处的树叶上则凝结着晶莹剔透的露珠。

“戢翼乌尚宿,引吭鸡屡鸣。”这里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生灵的活动。黑暗中鸟儿依旧栖息于枝头,而远处传来鸡鸣的声音,不断地打破夜晚的宁静。

“淹留度华岁,怅然难为情。”最后两句诗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岁月变迁的感慨。作者感受到了时间的沉重与无常,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绪难以言表的情愫。

整首诗通过对秋风、草虫鸣声、高叶露珠等自然景象的描写,勾勒出一个深秋的宁静而又略带哀伤的画面。同时,它也折射了作者对于时光易逝和人生无常的情感体验。

作者介绍
张耒

张耒
朝代:宋   字:文潜   号:柯山   籍贯: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   生辰:1054—1114年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
猜你喜欢

次韵全君玉元日二首·其一

五更皆早起,惟我是閒人。

展镜须仍雪,添杯脸暂春。

有终还复始,无旧不成新。

万古烧痕意,陈根岂尽陈。

(0)

同年常簿吴次翁子万之万之子直卿将为分水学官喜而赋之

一点书灯传不绝,王侯卿相复何加。

追惟大父同科第,喜见闻孙绍世家。

奥赜蚤能探理窟,芳妍孰敢竞词华。

勿言小邑青衿少,要使人人读五车。

(0)

立夏明日行园无客五首·其四

爱栽竹树爱栽花,新筑船轩傍石斜。

古庙炷香知某客,半山摇扇望吾家。

閒看红袖穿林去,可著冰纨作画誇。

说似渠侬应未信,诗翁烦恼政如麻。

(0)

归兴

投老深知万事难,骨骸熬暑又煎寒。

暗量已觉穷无敌,退省犹须强自宽。

稚子能吟青玉案,异人初付紫金丹。

先生归去山中好,剩有閒云许细看。

(0)

六月二十三日立秋喜闻贼平镇将凯回归府官俱还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0)

五月二十三日甲子交六月节稍晴三四五复大雨贼寨未下

每日看天色,今年厌雨声。

重新六甲换,喜得一朝晴。

疲卒淹穷谷,饥民守坏城。

竹深荷净处,犹忆旧承平。

(0)
诗词分类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诗人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