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将仙籍问三山,次第安期与大还。
惟有吴郎浑未得,至今踪迹在人间。
曾将仙籍问三山,次第安期与大还。
惟有吴郎浑未得,至今踪迹在人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题李于鳞赠子与守汝南序后(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典故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仙道与现实人生关系的深刻思考。
首句“曾将仙籍问三山”,以“三山”这一古代传说中的仙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仙道世界的向往与探寻。这里的“仙籍”指的是记载仙人之事的书籍或记录,诗人通过询问“三山”,展现了一种追求超凡脱俗、超越尘世的愿望。
接着,“次第安期与大还”,引用了两个著名的仙人故事。“安期生”和“大还”分别指代两位传说中的仙人,他们通过修炼达到了长生不老的境界。这里通过提及这两位仙人,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仙道理想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身能否达到如此境界的疑问。
“惟有吴郎浑未得”,则将话题转向了具体的个人——“吴郎”。这里的“吴郎”可能是指诗人自己,也可能是一个特定的人物。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实现仙道理想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的态度。
最后,“至今踪迹在人间”,点明了诗人虽然未能成仙,但其追求与思考并未停止,其精神与影响仍然存在于世间。这句话既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也是对理想追求永不放弃的精神宣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探讨了仙道与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在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把杯呼月月不来,十年怀抱何时开。
秋风怒吹湖水立,临岐惜别使我哀。
由拳城昏夜如墨,船舷欹倾斗魁侧。
水妃祠庙出神灯,江花岸花两无色。
当樽欲饮悲何极,五岳不平矗胸臆。
男儿刺促那可得,雷霆鞫轰天叵测。
古求荣辱相循环,蛟龙罹罟鼠生翼。
醉尉曾呵李北平,溺灰忽起韩安国。
君今不醉诚何益,吐污锦袍眠莫惜。
黄金燕台事有无,且问米价来东吴。
西施灵岩插明镜,太湖月捧当心珠。
阖庐雄霸今已矣,专诸侠者在否乎。
未须更买梅市药,不然归钓松江鲈。
故山黄菊开正好,此行莫虑田园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