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相何迁次,从容在少阳。
谁令太学录,重上叩阍章。
朔漠悲渊圣,当时恨靖康。
流离李纲窜,花鸟自钱唐。
二相何迁次,从容在少阳。
谁令太学录,重上叩阍章。
朔漠悲渊圣,当时恨靖康。
流离李纲窜,花鸟自钱唐。
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变迁与命运起伏,展现了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首句“二相何迁次,从容在少阳”描绘了两位宰相的迁徙与从容不迫的态度,暗示着权力更迭中的沉稳与智慧。接着,“谁令太学录,重上叩阍章”则表达了对教育官员再次上书朝廷的感慨,体现了对知识与谏言力量的尊重。
“朔漠悲渊圣,当时恨靖康”两句,将目光转向历史事件,通过“朔漠”、“渊圣”、“靖康”等关键词,勾勒出北宋末年金兵南侵、靖康之难的历史背景,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深切哀悼与遗憾。
最后,“流离李纲窜,花鸟自钱唐”以李纲的流放与钱塘江边的自然景象形成对比,既展现了政治动荡下人物命运的无奈与凄凉,也寄托了诗人对和平与稳定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具有较强的情感深度和历史厚度。
宏光建国,是金莲玉树,后来狂客。
草木山川何限痛,只解征歌选色。
燕子衔笺,春灯说谜,夜短嫌天窄。
海云分付,五更拦住红日。
更兼马阮当朝,高刘作镇,犬豕包巾帻。
卖尽江山犹恨少,只得东南半壁。
国事兴亡,人家成败,运数谁逃得?
太平隆万,此曹久已生出。
明湖碧浪,枉枉帆寻遍。
咫尺仙源路非远,讶杜兰香去,已隔多时,又谁料佳约三年还践。
纤腰无一把,飞入怀中,明月重窥旧面。
归去怯孤眠,镜鹊晨开,云鬓掠小唇徐染。
偏走向侬前道胜常,浑不似西窗,夜来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