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
已将怨泪流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蘋。
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
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
刘表荒碑断水滨,庙前幽草闭残春。
已将怨泪流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蘋。
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
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幽静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英雄无觅的感慨。"刘表荒碑断水滨"一句,以刘表的荒废碑文和断续的河岸为背景,设置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破碎。"庙前幽草闭残春"则通过庙宇前的野草覆盖着未尽的春色,表现出一种被遗忘的美好。
诗人接着写道:"已将怨泪流斑竹,又感悲风入白蘋。"这里借用了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哀伤,斑竹和白蘋都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这两句通过对怨恨泪水和悲凉风声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忧思。
"八族未来谁北拱,四凶犹在莫南巡。"这两句则是对历史的反思和对于未来命运的迷惘。诗人通过提及八族(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某个集团或家族)的未来,以及四凶(指不详,但通常与不祥相连)的存在,表达了一种对时代变迁的无奈。
最后两句"九峰相似堪疑处,望见苍梧不见人。"则是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一种感受。九峰的相似之中蕴含着一种历史的重复性,而望眼欲穿之下,却只能看到远方的苍梧山脉,而非人的踪迹。这两句增强了整首诗的孤寂与空旷氛围,同时也强调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和个人命运的无常。诗中充满了对于过去的怀念、对于未来的迷惘,以及对于个人处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