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
出门问何故,役夫行别妻。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
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
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
出门问何故,役夫行别妻。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
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或劳役带给家庭的分离之苦,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通过“东家”、“西家”的连环对比,以及对“役夫”离家、家庭成员面对空室的孤独与忧虑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战乱或徭役背景下普通家庭的悲惨命运。
首句“东家哭未已,西家复悲啼”,以“未已”和“复”两个词,强调了这种悲痛情绪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无论是东家还是西家,都在为失去亲人而哭泣。接着,“出门问何故”,通过一个家庭成员的询问,揭示了“役夫行别妻”的事实,即男性劳动力因服役不得不离开家庭,留下妻子独自承担家庭重担。
“少壮既从役,谁当荷锄犁”两句,进一步表达了对服役者及其家庭的同情。在年轻力壮的男子离开后,家中无人耕作,生活将更加艰难。这里不仅体现了劳动分工的缺失,也暗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
“归来掩空室,念此常栖栖”则描绘了服役者归来时,家中可能已经变得空荡荡的场景,以及他们内心对家庭现状的担忧和不安。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整个社会动荡状态的隐喻。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或徭役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安,体现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生活境遇的关注和同情。
金谷园中黄袅娜,曲江亭畔碧婆娑。
老来处处游行遍,不似苏州柳最多。
絮扑白头条拂面,使君无计奈春何。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朝与周人辞,暮投郑人宿。
他乡绝俦侣,孤客亲僮仆。
宛洛望不见,秋霖晦平陆。
田父草际归,村童雨中牧。
主人东皋上,时稼绕茅屋。
虫思机杼悲,雀喧禾黍熟。
明当渡京水,昨晚犹金谷。
此去欲何言,穷边徇微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