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游虽一梦,别绪忽千般。
败草汤陵晚,衰槐楚寺寒。
数奇常自愧,时薄欲何干。
犹赖君相勉,慇勤贡禹冠。
旧游虽一梦,别绪忽千般。
败草汤陵晚,衰槐楚寺寒。
数奇常自愧,时薄欲何干。
犹赖君相勉,慇勤贡禹冠。
这首诗是罗隐在唐代创作的《酬高崇节》,通过对旧游和别绪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状况的无奈感受。
“旧游虽一梦,别绪忽千般”表明诗人将过去的美好的回忆看作是一场梦,而离别的情愫却如同繁多的线索一般纠缠心头。
“败草汤陵晚,衰槐楚寺寒”则描绘了一幅凄凉的自然景象,通过败草和枯槐传达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之感。
“数奇常自愧,时薄欲何干”诗人在此表露了自己的自谦之情,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自己才能不被时代所重视的无奈心态。
最后,“犹赖君相勉,慇勤贡禹冠”则是诗人对友人的依赖和感激之情,以及他努力工作、希望能够贡献自己的才华以换取认可的愿望。这里的“禹冠”指的是古代皇帝赐给有功之臣的礼帽,象征着最高荣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于社会认可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的渴望。
池馆清且幽,高怀亦如此。
有时帘动风,尽日桥照水。
静将鹤为伴,闲与云相似。
何必学留侯,崎岖觅松子。
蘋小蒲叶短,南湖春水生。
子近湖边住,静境称高情。
我为郡司马,散拙无所营。
使君知性野,衙退任闲行。
行携小榼出,逢花辄独倾。
半酣到子舍,下马扣柴荆。
何以引我步,绕篱竹万茎。
何以醒我酒,吴音吟一声。
须臾进野饭,饭稻茹芹英。
白瓯青竹箸,俭洁无膻腥。
欲去复裴回,夕鸦已飞鸣。
何当重游此,待君湖水平。
遍数故交亲,何人得六旬。
今年已入手,馀事岂关身。
老自无多兴,春应不拣人。
陶窗与弘阁,风景一时新。
驿吏引藤舆,家童开竹扉。
往时多暂住,今日是长归。
眼下有衣食,耳边无是非。
不论贫与富,饮水亦应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