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风送每幽兰,堂上孤吟竹色寒。
却倩东方支麈柄,近迁司马作衙官。
窗前风送每幽兰,堂上孤吟竹色寒。
却倩东方支麈柄,近迁司马作衙官。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身处柳馆时的孤独与深思。首句“窗前风送每幽兰”,以风中飘来的幽兰香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清冷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次句“堂上孤吟竹色寒”,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感,竹子在寒冷中独自吟唱,象征着诗人的独立与坚韧。
后两句“却倩东方支麈柄,近迁司马作衙官”,则通过典故表达了对权力与地位的淡然态度。这里引用了“东方”的故事,即东晋名士王羲之曾让友人以麈尾(拂尘)为他撑伞,以示对世俗权位的不屑。同时,“近迁司马作衙官”可能暗指自己或他人虽身居高位,但内心仍保持高洁,不为权势所动,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洞察和对世俗功利的超脱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特有的风骨与情操。
前山之高何高哉,东有罗浮、西有白龙之崔嵬。
而前山处其中央,峭然独出,不但与之颉颃而徘徊。
前山之高几岁月,自盘古开辟以来。
巧匠铸铁以为骨,撑柱东南穹矹硉。
兔乌自升还自没,千秋万岁无腾歇。
平接蓬莱低巨阙,俯看一勺之沧浪,尘凡骇视谓之东溟渤。
前山之高高无垠,清泉白石四时春。
奇云六月峰头起,霹雳一声时雨匀。
不崇朝而遍天下,溥施品物咸欣欣。
前山之高多梧竹,九苞瑞鸟长栖宿。
时向天边振彩翎,五色文章惊人目。
羽仪廊庙为盛世,祯律吕宣助。
小大和鸣,箫韶九成。
天下太平,斯其为前山之耀灵也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