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云界里青春静,祇树林中翠䍐移。
却指盘龙犹好在,盘龙笑答不惟斯。
法云界里青春静,祇树林中翠䍐移。
却指盘龙犹好在,盘龙笑答不惟斯。
这首诗描绘了法藏寺内的一片宁静与生机。首句“法云界里青春静”,以“法云”象征佛法的广大无边,而“青春静”则描绘出寺庙内的春日景象,一片宁静祥和。接着,“祇树林中翠䍐移”,运用典故,将寺庙比作祇树给孤独园,翠䍐(即翠竹)的移动,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动态美,也寓意着佛法的流转与传承。
后两句“却指盘龙犹好在,盘龙笑答不惟斯”,巧妙地引入了盘龙这一意象,通过盘龙与诗人的对话,表达了对佛法永恒不变的信念。盘龙作为古老的图腾,象征着力量与坚韧,其“犹好在”与“不惟斯”的回答,既是对佛法长久存在的肯定,也是对诗人内心坚定信仰的回应。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意象运用,展现了法藏寺内和谐宁静的氛围,以及对佛法恒久不变的深刻感悟。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堂堂玉立,看坐间挥麈,风生谈席。
相对竹林三四友,气压兰亭豪逸。
招隐诗中,登楼赋内,此恨无人识。
缺壶歌后,佩刀还向谁得。
何用三窟谋身,醉乡一笑,与元规尘隔。
好在辋川堪画处,写出高人椽笔。
云外舄凫,月边笙鹤,邂逅骑鲸白。
蟠桃会上,不为王母生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