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
若万虑俱捐,虚灵湛寂。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
问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不是心,不是物。
不是仙,不是佛。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
这首诗名为《满江红》,作者李道纯是元代的道教修炼者,他的诗歌主要探讨内丹修炼与道家哲学。这首诗的核心思想是关于修道的过程和境界。
"道本无言,要学者、潜通默识",开篇强调道的无形无声,修行者需通过内心静观和默默体悟来领悟。"万虑俱捐,虚灵湛寂",意指去除杂念,达到心灵的清静与深沉。
"动处调停水中火,定中究竟波罗密",用水火相济的比喻,描述修炼中动静结合的重要性,以及达到内心平静后的高深境界,即佛教中的“波罗蜜多”(圆满智慧)。
"玄关、一窍在何宫,中间觅",此处可能指的是修炼者寻找内在真我或神秘通道的过程。
"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仙,不是佛",强调真正的修行并非追求外在的标签,而是内在的觉醒和超越。
"只这些端的,鲜人知得",指出这种深刻的领悟少有人能真正理解。
"迷者到头空苦志,悟来不费些儿力",对比了迷惑与醒悟的差异,指出修行的艰辛与一旦领悟的轻松。
"看无中、生有产灵胎,阳神出",最后以生动的比喻结束,描述从虚无中孕育出生命能量,阳神(内在精神)得以显现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修炼者的视角,揭示了道家修炼的内在逻辑和精神追求。
皑皑盈尺瑞,及此腊前臻。
滉漾连三暮,萦盈遍九垠。
青腰阴巧露,白帝羽仪新。
坤轴埋藏厚,天潢泻落匀。
瑶林变园榭,缟带逐车轮。
膏润归农亩,雕裁自化钧。
吟寒诗胆健,装冷妩眉颦。
点袖朝正日,侵靴立仗晨。
境同秋月净,句鄙散盐陈。
白玉藏千室,黄云卜万囷。
江皋迷宓女,姑射想神人。
早晚晴光动,郊原探早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