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道本虚无,虚无生一,一二成三。
更三生万物,物皆虚化,形形相授,物物交参。
体体元虚,头头本一,未许常人取次谈。
虚无妙,具形各相貌,虚里包含。虚中密意深探。
致虚极、工夫问老聃。
那虚寂湛然,无中究竟,虚无兼达,勘破瞿昙。
象帝之先,威音那畔,清净虚无孰有儋。
诸玄眷,以虚无会道,稽首和南。
这首诗名为《沁园春》,作者是元代的李道纯。诗的内容探讨了道家哲学中的虚无之道,认为道本源于虚无,从一而生万物,万物虽形色各异,但其本质皆为虚化。诗人强调虚无的奥秘,指出寻常人难以轻易理解,需要深入探究虚无的深层含义,这与老子的"致虚极"思想相呼应。虚无之中蕴含着深远的意义,超越了具体的形态,达到一种空灵、寂静的境界,甚至超越了佛教中的"无我"观念。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大道的崇敬,呼吁人们通过理解和实践虚无之道来领悟宇宙的真谛,以虚无之心向道致敬。整首诗语言凝练,富有哲理,体现了元代道教思想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