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身不染飞埃,雪窦云峰任往来。
石路滑时宜驻锡,浪头危处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脚健山中能万回。
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钻得纸窗开。
从前身不染飞埃,雪窦云峰任往来。
石路滑时宜驻锡,浪头危处且浮杯。
眼高桑下肯三宿,脚健山中能万回。
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钻得纸窗开。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或云游之人的超脱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开篇“从前身不染飞埃”表明他曾经远离尘世,不为世间纷扰所累,"雪窦云峰任往来"则写出他的脚步随意穿梭于洁净的雪地和高耸的云端之间,宛如仙人。
"石路滑时宜驻锡"是说在道路陡峭滑危的时候,他会选择停留下来,体现了他对安全的重视和生活的从容。紧接着"浪头危处且浮杯"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享受自然之美的境界,即使在危险的地方,也能像漂浮着酒杯一样,轻松自如。
“眼高桑下肯三宿”表达了他对于平凡生活的不屑一顾,只愿意在低矮的桑树下安然居住三天三夜。"脚健山中能万回"则展现了他的身体素质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即使在艰险的山路上也能来去自如。
最后两句“四大空虚何底止,信渠钻得纸窗开”表达了一种对于宇宙空旷、无边际的思考,以及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他似乎在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同时又透过“纸窗”这个意象,展现了他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突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隐士生活状态的赞美,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