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
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
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
赐金增秩知非晚,行看丝纶下禁中。
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
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
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
赐金增秩知非晚,行看丝纶下禁中。
诗人以高亢的辞藻,表达了对寿台州黄守的崇敬与颂扬。首句“千载初平庆未穷,本支今复见仙翁”中,“千载”指长久的岁月,“初平”暗示太平盛世,“本支”意指家族血脉,“今复见仙翁”则是说黄守如同仙人一般,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接下来的“当年郜鼎争尤力,此日于门报已隆”两句,通过对比,将过去的英勇与今日的显赫成就相提并论。"郜鼎争尤力"表明黄守曾有过不凡的武功,而"此日于门报已隆"则显示他现在已经是家风兴盛、门第荣华的人物。
“政尚宽和承祖烈,量涵清浊称家风”两句中,“政尚宽和”说明黄守执政宽厚而不严苛,“承祖烈”则表明其继承了先祖的英烈事迹,“量涵清浊称家风”指他能够辨别是非,且保持家族纯正不渝的品格。
最后,“赐金增秩知非晚,行看丝纶下禁中”两句表达了皇帝对黄守的嘉奖与尊崇。"赐金增秩"指皇上赏赐黄金并加官阶以示荣宠,“知非晚”意味着皇帝认为给予这样的待遇并不为时已晚。而“行看丝纶下禁中”则是说黄守在任职期间,能够观察到民间的细微之处,即使是在监狱中也不例外,这显示了他关心百姓、执法公正的品质。
整首诗通过对寿台州黄守德行与政绩的高度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赞赏。
一朝倾盖若忘年,更把新诗物外传。
侧望风流还入幕,应怜憔悴未成仙。
离樽谩托春风里,短棹行依瘴海边。
十斛明珠君不惜,珊珊投掷满巴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