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军夜,看月好参详。
有兔主人占大胜,兔无反是客军强,仔细审形相。
出军夜,看月好参详。
有兔主人占大胜,兔无反是客军强,仔细审形相。
这首诗《兵要望江南(其三)占月第十二》由唐代诗人易静所作,通过细腻的观察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古代军事战略中对月相的占卜与解读。
“出军夜,看月好参详。” 开篇即点明了夜晚出兵的情境,借助月光的指引,军士们在暗夜中寻找着方向与策略。这里的“参详”,不仅指观察月相,更蕴含着深思熟虑之意,预示着接下来的决策将基于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
“有兔主人占大胜,兔无反是客军强,仔细审形相。” 这几句诗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将月相的变化比作战场上的局势。其中,“有兔主人占大胜”意味着当月相呈现出某种有利的形态时,如同兔子出现在主人的视野中,预示着胜利的可能性;而“兔无反是客军强”则暗示,如果月相不利,仿佛兔子突然出现在敌方的视线内,预示着对方力量的增强。最后,“仔细审形相”强调了在军事行动中,对月相细致观察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准确的判断,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战略。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古代军事战略中对自然现象的利用,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知识的重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军事智慧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哲学思想。
读书识字今可希,施郎死死忘其疲。
六艺妙处足不朽,上函雅故通精微。
符山堂中大布衣,渺然古心追籀斯。
七载寒窗校汉隶,欲以赤手报娄机。
卯柳桃菜纷谬误,我昔泛览多阙疑。
二首六身岂易晓,一束二缝亦难稽。
五日之门历所诮,三豕之渡史莫釐。
马尾虎穴充谈助,落笔茫茫空累唏。
吁嗟小学已废绝,我亦有目如雾迷。
昔者襄阳近临川,署名犹为世所讥。
施即何处得此本,老眼恍然逢珠玑。
符山遗书已四散,淮浦带草空离离。
神呵鬼护幸存此,一朝灵物得所归。
巧偷豪夺世不少,尚其宝之防速飞。
当君开府日,我最罕经过。
为避猪肝累,兼之箕口多。
高牙今已矣,旧雨近如何。
剩有山中客,神伤春梦婆。
浙水膏腴地,频惊贯索临。
方知难寡遇,恨不早投簪。
被谪应蒙垢,操戈亦负心。
请看扫门者,告密去如林。
圣主恩如海,容当宥累臣。
他年终结草,此日望生春。
幸或充城旦,宁辞赎鬼薪。
金鸡如有唱,白发拜深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