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雨叹·其三》
《秋雨叹·其三》全文
明 / 康海   形式: 古风

原上官道泥已深,原下卑湿人怎禁。

四方极目尽明水,野菜可餐何处寻。

绹涂匍匐寡筋力,宾客逢迎甚胸臆。

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

(0)
鉴赏

这首诗《秋雨叹(其三)》由明代诗人康海所作,通过描绘秋雨连绵不绝的景象,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首句“原上官道泥已深”,开篇即以浓重的笔触描绘出秋雨过后,官道上泥泞深重的景象,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为后续的民生描写埋下了伏笔。接着,“原下卑湿人怎禁”一句,将视线转向低洼之地,强调了雨水对人的生存构成的巨大威胁,体现了诗人对底层民众生活困境的关注。

“四方极目尽明水”,随着视角的转换,诗人将目光投向广阔的天地间,只见一片汪洋,没有可以立足之地,形象地展现了洪水泛滥的严重后果。而“野菜可餐何处寻”则进一步揭示了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连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凸显了灾情的严峻性。

“绹涂匍匐寡筋力,宾客逢迎甚胸臆”两句,通过对比官道上的艰难行进与宾客间的虚伪应酬,深刻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官员与民众之间的巨大鸿沟,以及官场的腐败与冷漠。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最后,“安得大禹凿九州,更使苍生免昏匿”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他希望像古代治水英雄大禹那样,能够统一治理国家,消除水患,让百姓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这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颂扬,更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强烈呼吁,寄托了诗人对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社会现象的描绘,深刻反映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作者介绍
康海

康海
朝代:明   字:德涵   号:对山   籍贯:陕西武功   生辰:1475--1540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猜你喜欢

送川全之云门

入岭踏著披秀,恰似倒食甘蔗。

前头节节不同,未可只么掉下。

雪峰玄沙黄檗,鼓山东禅西禅。

是处波腾岳立,随方五位三玄。

一一从头咬嚼,要令首尾完全。

云门尽头一节,苦硬如咬生铁。

一咬咬著舌头,洛阳桥成两截。

普贤隐身无地,文殊倒退三千。

有问蔗作何味,附子出在西川。

(0)

颂古四首·其四

赵州门前,毒蛇当路。踏著咬你,退步退步。

(0)

仙官峰

横北势岩岩,光摇斗极寒。

当年为道士,何日转仙官。

结得云霞伴,从他龙虎蟠。

凭君长镇压,魑魅敢相干。

(0)

次韵静师仁叟山居·其二

雪磴苔深人到稀,养成疏懒类顽痴。

半阴寒绿雨晴日,满地落红春尽时。

天籁入松疑鼓瑟,怨禽啼月认吹篪。

新篁绕舍绿阴合,静对清流好赋诗。

(0)

清夜曲

红蓝衫薄香玉春,翠鬟䰀鬌盘松云。

门前溪水空粼粼,鲤素不传娇翠颦。

窗纱滤月寒光薄,冉冉暮愁无处著。

龟屏掩恨玉痕垂,井桐叶堕青鸾啼。

(0)

书怀三首·其二

暗中人易记,名下士非虚。

此道凭谁办,它时或自如。

真能食万户,定复愧三闾。

富贵虽吾有,当令功可书。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