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得长城斑竹杖》
《赋得长城斑竹杖》全文
唐 / 李频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ángchéngbānzhúzhàng
táng / pín

qínxīngbǎnzhùshíjiǎnzhīshuí

dàigēnzàiyōurénshǒuchí

kànshēngxiándòngbiān

zuòjiūxíngbìngkōngjiāng

翻译
秦朝兴修城墙的时候,砍伐木材的工匠是谁呢?
不同的时代里,这些树木的残根留存下来,被隐士捡到可以使用。
仔细观察这些生长出的古木,它们仿佛蕴含着古老的故事,让人闲暇时引发边疆的思绪。
不要像斑鸠一样只看到眼前,空自期待拥有如鹤般洁白的头发(寓意长寿)。
注释
秦兴:秦朝兴起。
版筑:修建城墙。
剪伐:砍伐。
不知谁:未知何人。
异代:不同的时代。
馀根:残留的树根。
幽人:隐士。
生古意:蕴含古意。
闲倚:闲暇时倚靠。
边思:边疆的思绪。
鸠形:斑鸠的形象(比喻短视)。
鹤发:鹤的白发(象征长寿)。
期:期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之地的荒凉与古老,通过对长城旁斑竹杖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和边疆生活的深沉感慨。

“秦兴版筑时,剪伐不知谁。”这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古代版筑长城的情景,"剪伐"二字透露出当年建造工程的艰辛,而“不知谁”则表达了对那段历史的神秘与不解。

“异代馀根在,幽人得手持。”这里,“异代馀根”指的是历经沧桑后的长城遗迹和斑竹杖,而“幽人得手持”则是诗人将这些遗留物品紧握在手中的情形,体现了一种对历史的珍视与怀念。

“细看生古意,闲倚动边思。”诗人通过仔细观察那些古老的痕迹,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同时也激发了他对于边疆生活的无限思考和情感波动。

“莫作鸠形并,空将鹤发期。”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愿望。诗人不想像鸠鸟那样群居,而是希望能像仙鹤一般悠然自得,拥有更高远的志向和时间的宽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于历史的敬畏之心、边塞生活的感悟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深刻内涵。

作者介绍
李频

李频
朝代:唐   字:德新   生辰:818—876

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寿昌长汀源(今浙江建德李家镇)人,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著有《梨岳集》一卷,附录一卷。寿昌县令穆君曾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李频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李频本人所作。
猜你喜欢

仲夏书事十首·其八

弃置乾坤事,归休水竹居。

不因徵急债,尽可读残书。

齑糁畬田粟,姜羹石涧鱼。

论文同小酌,未觉故人疏。

(0)

不寐十首·其九

竺国轮回说,诬民断勿疑。

还知已死后,即是未生时。

六道何凭考,三身故强推。

反终更原始,不寐试深思。

(0)

瑞云院大树林中二首·其二

万万松杉万竹枝,人间应是少人知。

数僧潇洒相逢处,一鹤昂藏独立时。

(0)

闻谤

脩身可用要人知,暗室孤灯敢自欺。

赤口烧城市有虎,熨平寸地听群儿。

(0)

送汪庭芝高士如严州·其三

我致仕年死期近,汝出家时生理难。

沧海桑田何可料,一杯别酒莫留残。

(0)

武林书事九首·其一

明年老子六十一,最忆只身三十时。

岂料衰迟脱离乱,三孙三女四男儿。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诗人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