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庐宴坐十经秋,瓶钵近为千里游。
又是浮杯过沧海,便应飞锡入皇州。
弥天谈论降时彦,结社因缘背俗流。
此去定知诸念息,只除魂梦到东瓯。
精庐宴坐十经秋,瓶钵近为千里游。
又是浮杯过沧海,便应飞锡入皇州。
弥天谈论降时彦,结社因缘背俗流。
此去定知诸念息,只除魂梦到东瓯。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的隐逸生活和心境,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古朴而不失清新。
“精庐宴坐十经秋”一句,表达了诗人在一座精致的书房里安静地度过了一个秋天,这里的“十经”可能指的是儒家经典,也有可能是对时间长短的一种形象说法,暗示了一种悠闲自得的生活状态。
“瓶钵近为千里游”则透露出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用品,如瓶和钵,来联想遥远的旅途,这是一种超脱物外的精神自由。
“又是浮杯过沧海,便应飞锡入皇州”两句,更进一步地展现了诗人的豪情万丈。这里的“浮杯”可能象征着一种飘泊不定的生活,而“沧海”则是一种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结合“飞锡”这一形象,表现出诗人对远方世界的向往和追求。
“弥天谈论降时彦,结社因缘背俗流”两句,展示了诗人与同道中人的交流和结社的情谊。这里的“弥天谈论”指的是广泛而深入的讨论,“降时彦”则是对当代俊才的一种尊称。诗人通过“结社因缘”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纷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最后两句“此去定知诸念息,只除魂梦到东瓯”,则表明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和信心。在这里,“诸念息”意味着各种烦恼和欲望都得到平息,而“魂梦到东瓯”则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东瓯可能象征着一个理想中的美好之地。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识和精神交流的渴望。通过对自然景观的联想和对远方世界的向往,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一种典型心态。
细观吟卷压阳春,字字新奇绝点尘。
既已学诗兼学礼,底须忧道更忧贫。
鸟啼花落萧閒日,月白风清自在身。
内景通明谁会得,窗寒曙色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