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居幽绝谁能纪,欲到应须劳屐齿。
从官出入路萦纡,况今又去藩龙舒。
人在天南居在北,乡心千里云山碧。
山庭不用勒移文,时乐中和归未得。
他年若寻仙老会,洛下诸公尽中外。
百二十坊山水间,甲第相望门巷对。
过从不独赏芳珍,造适何妨谈道真。
回头却望朝市里,多少思归未去人。
公居幽绝谁能纪,欲到应须劳屐齿。
从官出入路萦纡,况今又去藩龙舒。
人在天南居在北,乡心千里云山碧。
山庭不用勒移文,时乐中和归未得。
他年若寻仙老会,洛下诸公尽中外。
百二十坊山水间,甲第相望门巷对。
过从不独赏芳珍,造适何妨谈道真。
回头却望朝市里,多少思归未去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颂所作,题为《效范景仁侍郎次韵和君实端明长句奉呈龙舒杨守》。诗中描绘了友人杨守任职之地龙舒的偏远与幽静,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切以及对仕途道路的曲折感慨。诗人通过“公居幽绝谁能纪”一句,赞美了友人隐居之处的清幽难以寻觅,而“欲到应须劳屐齿”则暗示了前往的不易。
“从官出入路萦纡”进一步描绘了官道的蜿蜒曲折,而“况今又去藩龙舒”则强调了友人新任地方官员的境况。诗人感叹“人在天南居在北”,表达出对故乡的思念,即使身处异地,心中仍挂念着千里之外的碧绿山川。
“山庭不用勒移文”暗含对友人不必过于忧虑官场繁琐,可以享受山水之乐,然而“时乐中和归未得”又透露出对友人未能即时归乡的遗憾。诗人期待未来能与友人相聚,那时“洛下诸公尽中外”,他们可以在山水之间畅谈道义。
最后,诗人以“多少思归未去人”结尾,既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共鸣,也揭示了当时许多人心中的归乡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