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过春院,莺花怅别离。
宁知入定后,忽是下生时。
怀草人间帖,支铭座右辞。
总谙无尽理,那遣有情悲。
一自过春院,莺花怅别离。
宁知入定后,忽是下生时。
怀草人间帖,支铭座右辞。
总谙无尽理,那遣有情悲。
这首诗名为《悼懋上人》,是明代诗人皇甫汸所作。通过“一自过春院,莺花怅别离”两句,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伤之情。春日里,鸟语花香,本应是生机勃勃的季节,却因离别的哀愁而变得沉痛。
“宁知入定后,忽是下生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暗示了生命的无常和轮回。在冥想或入定之后,时间仿佛流转,生命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这种对生死的深刻理解,使得诗人能够超越世俗的情感羁绊。
“怀草人间帖,支铭座右辞。”这里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逝者生前智慧与品德的追忆。怀草,可能是指书写在纸上的文字,象征着逝者留下的精神遗产;支铭,即刻碑立言,表示对逝者品格的赞扬与纪念。这两句强调了对逝者精神世界的尊重与传承。
“总谙无尽理,那遣有情悲。”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领悟,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有其深邃的意义,因此即使面对离别与悲伤,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超然。这不仅是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生死哲理、精神遗产的描绘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悼念以及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