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八月三日骤凉有感》
《八月三日骤凉有感》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残暑侵人畏汗沾,清秋乍见月纤纤。

自烧熟火添香兽,旋把寒泉注砚蟾。

佳客误占萤入户,远书空喜鹊鸣檐。

悠然独对清灯卧,谁念柴门老病兼。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uèsānzhòuliángyǒugǎn
sòng / yóu

cánshǔqīnrénwèihànzhānqīngqiūzhàjiànyuèxiānxiān

shāoshúhuǒtiānxiāngshòuxuánhánquánzhùyànchán

jiāzhànyíngyuǎnshūkōngquèmíngyán

yōuránduìqīngdēngshuíniàncháiménlǎobìngjiān

注释
残暑:酷暑残留的炎热。
侵人:侵扰人。
月纤纤:纤细的月光。
熟火:燃尽的火。
香兽:古代文房用的香炉。
注砚蟾:向砚台中注水。
误占:误以为是。
萤:萤火虫。
喜鹊鸣檐:喜鹊在屋檐上鸣叫。
悠然:悠闲自在。
柴门:简陋的木门。
老病兼:年迈且疾病缠身。
翻译
酷暑余热让人害怕出汗,初秋微凉月光如丝般纤细。
自己点燃香炉添上香料,立刻又将冷泉水注入砚台以备书写。
佳客误以为是萤火虫飞入屋内,远方的书信传来喜鹊在屋檐上鸣叫。
我独自悠闲面对清冷的灯火躺下,又有谁会想起柴门边我这年迈多病之人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陆游在八月三日突然感受到秋意凉爽的情景。首句"残暑侵人畏汗沾",写出了夏日余热尚未完全消散,使人感到闷热,担心汗水沾湿衣物。接着"清秋乍见月纤纤",通过描绘清冷的初秋夜晚,明亮而纤细的月光,暗示了季节的转换。

诗人独自享受这份清凉,"自烧熟火添香兽",他点燃香炉,增添一份宁静与雅致;"旋把寒泉注砚蟾",寒泉注入砚池,准备书写,形象地表现出他的文人情怀。"佳客误占萤入户",用误入的萤火虫增添了诗意,暗示期待远方朋友的到来;"远书空喜鹊鸣檐",以喜鹊报喜的声音,寄托对远方消息的期盼。

最后两句"悠然独对清灯卧,谁念柴门老病兼",诗人独自面对清冷的灯光,躺在床上,流露出一种孤独和老病之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无人理解的寂寥。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琐事的细腻观察和内心世界的独白。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诗并序·其四十七

来如尘暂去,去如一坠风。

来去无形影,变见极匆匆。

不见无常急,业道自迎君。

何处有真实,还凑入冥空。

(0)

颂六十二首·其十一

浮云南北竟无归,子客东西何可依。

原宪糟糠窃有望,田氏膏腴讵敢希。

蔼蔼庑庭绝车马,寂寂蓬门掩席扉。

宿昔偷光吝馀照,今日穷途空自欺。

(0)

昨望巫山峡,流泪满征衣。

今赴长安道,含笑逐春归。

(0)

题昌元驿

东西南北留踪迹,纵意风狂到处觅。

朝朝暮暮去寻人,及至人寻还不识。

(0)

高宗时谣

前有胡楚宾,后有李翰林。

词同三峡水,字值万黄金。

(0)

诗一首

他家解事在,未肯辄相瞋。

径须刚捉著,遮莫造精神。

(0)
诗词分类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诗人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薛稷 孔融 文益 李存勖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