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埘豚阱半榛荆,村北村南感易生。
雨过雪消连日冻,潮平水歇下塘声。
鸦啼古树寒烟湿,人谒荒祠小艇横。
一段乡情浑漠漠,隔江斜日暗孤城。
鸡埘豚阱半榛荆,村北村南感易生。
雨过雪消连日冻,潮平水歇下塘声。
鸦啼古树寒烟湿,人谒荒祠小艇横。
一段乡情浑漠漠,隔江斜日暗孤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泛游于江上,所见之景充满了浓厚的乡村气息与淡淡的哀愁。首句“鸡埘豚阱半榛荆”以鸡舍和猪圈半掩于榛荆之中,暗示了村庄的荒凉与衰败。接着,“村北村南感易生”一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感触,即使在熟悉的村庄中,也难以避免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雨过雪消连日冻,潮平水歇下塘声”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渲染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寒冷的氛围。雨后的雪融化,连续的寒冷天气,潮水渐渐退去,塘边传来细微的声音,这些细节都为画面增添了生动的气息。
“鸦啼古树寒烟湿,人谒荒祠小艇横”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情景:乌鸦在古老的树木间啼叫,寒烟笼罩着一切,显得格外湿润。人们前往荒废的祠堂祭拜,小船横在岸边,这样的场景既显出一种肃穆,又透露出一丝孤独与寂寞。
最后,“一段乡情浑漠漠,隔江斜日暗孤城”表达了诗人深沉的乡愁。远离家乡的他,面对着渐暗的斜阳和孤零零的城池,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故乡的思念,还有对岁月流转、人事沧桑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沧桑与人文情怀。
路入门前柳。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
岁晚凄其无诸葛,惟有黄花入手。
更风雨、东篱依旧。
斗顿南山高如许,是先生、拄杖归来后。
山不记,何年有。是中不减康庐秀。
倩西风、为君唤起,翁能来否。
鸟倦飞还平林去,云肯无心出岫。
剩准备、新诗几首。
欲辨忘言当年意,慨遥遥、我去羲农久。
天下事,可无酒。
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
作蜜不忙采花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蜜成万蜂不敢尝,要输蜜国供蜂王。
蜂王未及享,人已割蜜房。
老蜜已成蜡,嫩蜜方成蜜。
蜜房蜡片割无馀,老饕更来搜我室。
老蜂无味祗有滓,幼蜂初化未成儿。
老饕火攻不知止,既毁我室取我子。
姜侯设脍当严冬,昨日今日皆天风。
河冻未渔不易得,凿冰恐侵河伯宫。
饔人受鱼鲛人手,洗鱼磨刀鱼眼红。
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
落砧何曾白纸湿,放箸未觉金盘空。
新欢便饱姜侯德,清觞异味情屡极。
东归贪路自觉难,欲别上马身无力。
可怜为人好心事,于我见子真颜色。
不恨我衰子贵时,怅望且为今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