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飏言一再申,上容渊穆俯微臣。
情知斋室先瞻拜,五帝三王列圣人。
稽首飏言一再申,上容渊穆俯微臣。
情知斋室先瞻拜,五帝三王列圣人。
这首诗《直讲纪咏(其二)》由明代诗人陈子壮所作,通过“稽首”、“上容”、“斋室”等词语,营造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氛围,表达了对圣贤的尊敬与仰慕之情。
首句“稽首飏言一再申”,“稽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极为恭敬的行礼。“飏言”则指高声宣扬之意。此句意为以恭敬之态反复宣述,强调了对圣贤言论的尊重和推崇。
次句“上容渊穆俯微臣”,“上容”指的是圣人的容颜,“渊穆”形容圣人的威严与深邃。“俯微臣”则是臣子面对圣人时的谦卑姿态。整句描绘出圣人在上,臣子在下的场景,体现了对圣贤的敬畏之心。
第三句“情知斋室先瞻拜”,“情知”表达的是内心的真实感受,“斋室”则是举行祭祀或仪式的场所。“瞻拜”则是向圣人致敬的动作。此句表明诗人内心深知,在圣人面前应先进行虔诚的瞻拜,表达了对圣贤的崇敬之情。
最后一句“五帝三王列圣人”,“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则是夏禹、商汤、周文王。此句将圣人分为五帝三王,列举了历史上著名的圣贤人物,进一步强调了对这些圣贤的尊崇与怀念。
综上所述,《直讲纪咏(其二)》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圣贤的崇高敬仰之情,以及对古代圣贤智慧的追忆与缅怀。
张公经纶资,海内望所属。
如云夙从龙,退复卧岩谷。
寻常都市中,人拟丹崖玉。
静观极幽深,浑噩书数屋。
清风动冠绅,门生满南服。
两朝三大制,承命入天禄。
椽笔追典谟,名冠作者录。
三年未尝淹,一官不啻足。
先忧激深衷,时骋江湖目。
琴高独听音,棋老傍观局。
翻然读礼馀,有命领宗祝。
南都今镐丰,陵庙故祗肃。
公心对神明,行哉副宸烛。
恭惟圣祖灵,陟降在于穆。
百年礼与乐,旧典行可复。
皇思任老成,至治期从欲。
论道赞鸿猷,舍公又焉卜。
宋之洛社唐香山,清风长在天地间。
元丰遗像十三子,千古勋名问青史。
西都回首但青山,五百馀年那有此。
柽社曾临郑奂图,风流今落钱东湖。
东湖晚隐东海上,天送烟霞入屏障。
年来大耋庆生辰,嘉客登堂还揖让。
唐人萧散宋人雅,异代衣冠不相假。
君不见文潞公,富韩公,好贤真有缁衣风。
旷世相感难相逢,前有香山居士后有东湖翁。
读书堂在虞山东,虹飞丹井湖波红,千二百岁逍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