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苏养直破虏谣》
《次韵苏养直破虏谣》全文
宋 / 张纲   形式: 古风

旌旗千里照江红,学语小儿争挽弓。

春风江岸草无际,马蹄踏遍青茸茸。

将军面作石棱紫,百万胡群阵前死。

游魂假息度长江,京观应惭望西浒。

苏侯笔力壮三军,破虏长谣入眼惊。

何当更献中兴颂,坐看万国朝神京。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张纲所作,名为《次韵苏养直破虏谣》。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豪迈,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首句“旌旗千里照江红”,以鲜艳的色彩和广阔的视野,展现了军队行进时的壮观景象,旗帜在千里江面上映照出一片红色,渲染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氛围。

接着,“学语小儿争挽弓”一句,通过儿童争抢拉弓的动作,形象地表现了全民皆兵、人人参与备战的场景,体现了战争的广泛动员和全民抗敌的决心。

“春风江岸草无际,马蹄踏遍青茸茸”描绘了一幅春日江边的生机勃勃之景,与前文的战争场面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战争结束后大地恢复和平与生机的愿景。

“将军面作石棱紫,百万胡群阵前死”则直接描绘了将军的英勇形象和战争的残酷,将军的面容如同紫色的岩石棱角,透露出坚毅不屈的精神;百万敌军在战场上倒下,彰显了战争的惨烈。

“游魂假息度长江,京观应惭望西浒”描述了战后敌军残余力量的逃亡,以及对胜利者的敬仰与敬畏之情,京观是古代战争后堆积敌尸的高地,此处用以象征胜利者的威严。

“苏侯笔力壮三军,破虏长谣入眼惊”赞扬了苏养直的文采与军事才能,他的诗歌激励了三军士气,使人们在胜利的喜悦中感到震撼。

最后,“何当更献中兴颂,坐看万国朝神京”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复兴与统一的期待,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颂歌献给国家,让万国归顺,共同朝拜神京,展现出对国家强盛与和平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胜利的豪迈,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统一与和平的深深期盼。

作者介绍

张纲
朝代:明

猜你喜欢

寄题袁机仲侍郎殿撰建溪北山四景·其四抗云亭

脚底一朵云,乘之绕空碧。

前身王子乔,今代李太白。

(0)

送施少才赴试南宫二首·其二

十日九奔命,同行半倦游。

出城愁不早,思子悔何由。

脚底已衡岳,眼中犹橘洲。

似嫌疏过子,吾过更谁尤。

(0)

送周起宗经干赴桂林帅幕

乃翁昔梦飞入月,东字分明篆银阙。

明朝占梦占者云,一甲八人更何说。

绍兴大对奏集英,天风吹下胪传声。

作者七人拜恩了,乃翁甲科第八名。

十年一武可凤沼,邵阳别驾今宿草。

子今端能读父书,伏犀美髯一似渠。

当时父执今左相,鸿钧播作幕府梧。

问天一雪乃翁屈,早入鹓行缀簪笏。

(0)

送吉守赵山父移广东提刑

越台海山清更雄,曲江间出曲江公。

宪台师表光且耿,濂溪留下濂溪井。

赵侯端是宋间平,妙年策名千佛经。

阳春有脚来江城,银汉乘槎移使星。

岭上梅花莫迟发,先遣北枝迎玉节。

寄声多贺帽子峰,今岁峰头有霜雪。

(0)

明发康郎山下亭午过湖入港小泊棠阴砦回望豫章西山慨然感兴

大江日东流,我坐自向西。

亦复拜新月,不为学蛾眉。

恭惟月生处,下临故园池。

青松一万株,牡丹三千枝。

床下枕北山,檐前漱南溪。

岁岁身不到,夜夜魂必归。

魂归谅何益,梦觉心自怡。

魂梦尚如许,而况真归兮。

前日至邬子,西山出湖湄。

如见乡人面,一笑相娱嬉。

旅情得暂欣,乡愁动长思。

今朝发康郎,一路能相随。

我船趋都昌,回首尚见之。

偶尔转港汊,极目烟水迷。

不得一揖别,悔懊庸可追。

(0)

观水叹二首·其二

乱石厄江水,要使水无路。

不知石愈密,激得水弥怒。

回锋打别港,勇往遮不住。

我舟历诸滩,阅尽水态度。

一闻一喜观,屡过屡惊顾。

不是见不多,观览不足故。

舟人笑我痴,痴黠未易语。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