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红梅二首·其一》
《题红梅二首·其一》全文
明 / 孙承恩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冷艳清香自一家,冰肌谁与傅丹砂。

试看标格依然在,未信人疑作杏花。

(0)
鉴赏

这首诗《题红梅二首(其一)》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对红梅的独特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

首句“冷艳清香自一家”,以“冷艳”形容红梅的气质,既突出了梅花在寒冷季节中绽放的独特美丽,又暗示了其孤傲不群的性格。这里的“冷艳”并非冰冷之意,而是指梅花在严寒中展现出的清雅脱俗之美。同时,“自一家”强调了红梅与众不同的特质,它独立于世,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

次句“冰肌谁与傅丹砂”,将红梅比作拥有冰肌玉骨的美人,而“丹砂”则象征着鲜艳的颜色。这里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红梅颜色的独特欣赏,认为其自然的色泽无需人工修饰,就已经达到了极致的美丽。这不仅赞美了红梅本身的色彩,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崇尚和追求。

后两句“试看标格依然在,未信人疑作杏花。”进一步深化了对红梅的描绘。诗人通过“试看”二字,邀请读者一同观察,强调了红梅独特的标格——即使是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红梅依然保持着自己独有的风骨和气质,不会被外界所改变。最后,诗人以“未信人疑作杏花”收尾,巧妙地将红梅与杏花进行对比,强调了红梅不同于杏花的独特之处,进一步凸显了其高洁和独立的品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红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对梅花高洁品质的赞美。诗中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使得红梅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同时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作者介绍
孙承恩

孙承恩
朝代:明

(1485—1565)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猜你喜欢

香潭八首·其五

信笔篇篇又一篇,东坡父子故依然。

凤凰鸣处知何日,龙虎榜中今几年。

残岁寄寒难避地,颠风急雪更无天。

六宫粉黛无颜色,谁道人间少静娟。

(0)

雨中花慢.贺欧文建楼与桥

饤斗云山,挨排烟水,六丁午夜文移。

道滁翁孙子,欲寄游嬉。

高趁鹜霞舒啸,低群鸥鹭忘机。

牢笼两下,楼乘汗漫,桥枕清漪。

灞陵吟畅,岳阳登览,百色都副襟期。

还好是、行天马渡,探月人归。

倚柱荷香扑面,凭栏桂影侵衣。

索梅无便,春风不碍,容我追随。

(0)

题戚子云五云图

一从鳌去波翻海,梦断蓬莱不可寻。

当日五云依约处,有人掩卷自微吟。

(0)

舜举马

常得奚官剪拂齐,也思骧首一长嘶。

好随便面章台去,柳色如烟路不泥。

(0)

谒金门

春太早。十二玉楼初晓。半额试妆深院悄。

相逢何草草。临水幽香缥缈。彷佛淡妆窥照。

恰值日边人未到。纷纷萦古道。

(0)

朝中措·其七

夜来听雪晓来看。惊失却尘寰。

摇撼琼林玉树,心疑身是仙官。

乘风缥缈,凌空径去,不怕高寒。

却被孤鸿相劝,何如且在人间。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陆羽 陆希声 刘邦 卢谌 顾允成 马怀素 刘三吾 李天馥 杨云翼 乔吉 萧观音 伍乔 窦光鼐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