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忾我寤叹,念彼周京。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首,名为《下泉》,属于先秦时期的作品。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典型的田野劳作诗,与农业生产紧密相关。
首先,从“洌彼下泉,浸彼苞稂”可以感受到农民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水源的依赖。这里的“下泉”指的是地面上的泉水,而“浸彼苞稂”则形象地描绘了庄稼被水浇灌后的景象,表现出诗人对农业生产中水资源重要性的认识。
接着,“忾我寤叹,念彼周京”表达了诗人在劳作之余,对远方都城的思念。这里的“周京”可能指的是当时的政治中心,即周朝的都城,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体现出古代农民对于中央政权的一种认同和向往。
在后面的两节,同样的韵律和意象被重复使用,但每次对“苞”字的选择有所变化,从“稂”到“萧”再到“蓍”,可能是在强调不同阶段的农事活动,或是对于庄稼生长状况的观察。
最后两句,“芃芃黍苗,阴雨膏之。四国有王,郇伯劳之。”则描绘了一幅丰收和平安图景。“黍”是一种粮食作物,而“芃芃”形容它的繁盛;“阴雨膏之”则是天然的灌溉,使得庄稼得到充分的水分。紧接着,“四国有王,郇伯劳之”表达了在国家和平、君主明智的情况下,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专心于农业生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细腻描绘,以及对都城和政权的思念,展现了一幅古代中国农村生活的温馨画卷,同时也反映了农业社会对于天气、水源和政治稳定的依赖。
双扉桧下开,寄宿石房苔。
幡北灯花动,城西雪霰来。
收棋想云梦,罢茗议天台。
同忆前年腊,师初白阁回。
君辞旧里一年期,艺至心身亦自知。
尊尽离人看北斗,月寒惊鹊绕南枝。
书回册市砧应绝,棹出村潭菊未衰。
与尔相逢终不远,昨闻秘监在台墀。
西南六诏有遗种,僻在荒陬路寻壅。
部落支离君长贱,比诸夷狄为幽冗。
犬戎彊盛频侵削,降有愤心战无勇。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
鸟道绳桥来款附,非因慕化因危悚。
清平官系金呿嵯,求天叩地持双珙。
益州大将韦令公,顷实遭时定汧陇。
自居剧镇无他绩,幸得蛮来固恩宠。
为蛮开道引蛮朝,迎蛮送蛮常继踵。
天子临轩四方贺,朝廷无事唯端拱。
漏天走马春雨寒,泸水飞蛇瘴烟重。
椎头丑类除忧患,尰足役夫劳汹涌。
匈奴互市岁不供,云蛮通好辔长駷。
戎王养马渐多年,南人耗悴西人恐。
阶蓂附瑶砌,丛兰偶芳藿。
高位良有依,幽姿亦相托。
鲍叔知我贫,烹葵不为薄。
半面契始终,千金比然诺。
人生系时命,安得无苦乐。
但感游子颜,又值馀英落。
苍苍秦树云,去去缑山鹤。
日暮分手归,杨花满城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