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飒飒吹屋破,明星挂檐如月大。
中夜忧思不能卧,披衣独起挑镫坐。
丈夫岂合常穷饿,牢落风尘偏轗轲,局天蹐地愁无那。
愁无那,心忉忉。夜欲曙,鸡三号,拔剑斫地歌声高。
寒风飒飒吹屋破,明星挂檐如月大。
中夜忧思不能卧,披衣独起挑镫坐。
丈夫岂合常穷饿,牢落风尘偏轗轲,局天蹐地愁无那。
愁无那,心忉忉。夜欲曙,鸡三号,拔剑斫地歌声高。
这首清代诗人陈作霖的《放歌(其一)》描绘了一幅寒夜独醒的画面。首句“寒风飒飒吹屋破”以冷峭的环境渲染出主人公的困苦境遇,屋破风急,星光映照,如同明亮的月挂檐头,更显凄凉。接着,“中夜忧思不能卧”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愁绪,无法安眠,只能披衣起身,挑灯独坐。
诗人感慨“丈夫岂合常穷饿”,流露出对命运不公的愤慨,认为身为男儿不应长久沉沦于贫困饥饿之中。然而,“牢落风尘偏轗轲”一句,形象地刻画了他在社会底层挣扎,生活艰难的情景。“局天蹐地愁无那”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愁苦无处排遣的情绪。
最后几句,诗人的情绪达到高潮,通过“愁无那,心忉忉”直抒胸臆,表达深深的忧虑和痛苦。夜色渐明,鸡鸣三声,他拔剑高歌,借以发泄心中的郁结,展现了坚韧不屈的性格。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反映了清末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艰辛与无奈。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如许。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神水华池,汞铅凝结,虎龙往来。
问子前午後,阳销阴长,自然炉鼎,何用安排。
灵宝玄门,烟萝真境,三日庚生兑户开。
泥丸透,尽周天火候,平步仙阶。
蓬莱。
直上瑶台。
看海变桑田飞暮埃。
念尘劳良苦,流光易度,明珠难得,白骨成堆。
位极人臣,功高今古,总蹈危机吞祸胎。
争知我,办青鞋布袜,雁荡天台。